![]() |
图为郭瑞民在接受专访。 本报记者 胡瑜珊 摄 |
本报讯(记者 胡瑜珊)全国“两会”期间,市长郭瑞民受邀做客新华08视频终端两会聚焦节目,就地方政府如何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问题接受了专访。在介绍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农村、农业发展现状后,郭瑞民指出,要用工业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带动农业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郭瑞民说,信阳是个农业大市,总人口806万,城镇化率只有34.1%。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各级政府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信阳中心城市实力较弱,辐射带动力不足。农民虽持续增收,但增速缓慢。影响农民增收主要的问题还是人多地少,在有限的土地上承载了大量的农业人口。从这个角度讲,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二、三产业的发展,让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新的非农就业岗位,让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缓解,进而解决农民增收缓慢问题。
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把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上来,郭瑞民说,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聚集区的建设,并把产业聚集区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一个载体,通过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推进产城融合和城乡互动,促进产业集聚和人口向城镇集中。目前,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三农”抓“三农”,不能局限在农村找路子。因为城乡发展本身是互动的,城市发展就意味着农村人口减少,而农村人口减少了,人均占有的生产资料,特别是土地就会增加,就可以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从而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信阳这几年一直重视产业集聚区的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县城和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不断得到提升。
关于如何用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郭瑞民认为,要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来改造农业、用先进适用的产品来装备农业、用先进适用的方法来管理农业。做到这一点,前提是要让务农的农民能够具有工业理念。这种理念的培养不仅仅是靠灌输,更应该让农民走出去,到城市、到非农的岗位上,通过市场去培养这种工业的理念。郭瑞民介绍说,近年来,信阳通过劳务输出,很多农民不仅挣到了票子,也换了脑子,更新了观念,有了工业的理念。去年,信阳被确定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效非常显著。取得这样的成效,一方面是上级的重视,包括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是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信阳的农民思想观念是比较新的,是具有工业理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