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近3年来,共查处假冒清真食品经营24起和无证经营9起,纠正大型超市清真食品与禁忌食品混放6起,维护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和法律法规的尊严;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40余万元,解决部分回族群众吃水难、用水难和交通难等实际问题;协调金融部门为7家民族定点企业申贷流动资金21亿多元;多方争取资金,加强了9所民族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在40个少数民族聚居村逐步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了少数民族群众就医难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60%的宗教教职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部分人员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去年,先后排查、化解影响民族团结、宗教稳定的不安定因素4起,及时防范了新疆“7·5”事件对我市造成的不良影响,维护了全市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尤其是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期间,全市没有一起赴省、赴京的信访事件发生。
为了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服务信阳经济社会发展,我市统战部门积极实施了献计出力系列行动。近3年来,共召开座谈会、通报会等48次,向党外人士通报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反腐倡廉工作等。仅在近3年来的市两会期间,市党外人士代表、政协委员就提交议案、提案689件,其中大部分被市委、市政府决策时采纳,有39件被市人大、市政协评为优秀议案、提案。
素有“豫南明珠”之称的南湾水库,水面面积约75平方公里,是信阳市区40多万人的饮用水水源。针对近年水库周边环境污染的状况,九三学社信阳市委撰写提案《关于加强南湾湖水源地环境治理、预防南湾湖水质污染的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对南湾湖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消除污染源8处,拆除违章建筑36处。2008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河南省信阳南湾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标志着南湾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步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经济统战:集结崛起战斗力
位于我市的亚洲新能源控股(信阳)有限公司,年创利税300余万元。特别是二期工程——年产100万吨二甲醚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二甲醚生产基地。谈到该项目成功落户信阳,项目总经理、美籍华人屈晓感慨道:“这是统战的力量。”
屈晓的祖籍是我市潢川县。每次,屈晓从国外回来,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宋效忠都是热情接待;每逢春节,宋效忠都要带着礼品看望屈晓的父母,提前给他们拜年。这样“润物细无声”的统战工作,深深感动着屈晓。2008年,宋效忠成功将屈晓投资的亚洲新能源项目引进信阳,成为近年来信阳引进的重大项目之一。
像这样“润物细无声”的统战工作,不仅是我市的优良传统之一,而且成为经济统战的一大特色,为信阳实现“当好中原崛起生力军”的目标,而不断集结各方战斗力。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我市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金融担保体系,搭建信息、引导、智力、服务、联络、协调六大平台,定期印发《统战招商通报》、评比表彰等,积极引导全市统战系统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广泛开展外引内联,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促进信阳发展。近3年来,全市统战系统通过各种渠道牵线搭桥、引进项目82个,到位资金134.5亿元;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市外招商引资项目56个,到位资金86.4亿元。引导境内企业“走出去”,共与14家外地兄弟商会缔结为友好商会,帮助3家企业成功上市,帮助5家企业到国外投资项目19个,境外投资金额达4.8亿元。先后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300余起,改善了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近3年来,全市工商联会员企业新提供就业岗位8600多个,实现就业6400多人,带动群众自主创业956人;向社会弱势群体捐助款(物)2.1亿元;为抗雪救灾、生产自救投入资金6700多万元,物资4300多万元,救助受灾困难家庭4560户;仅2008年向四川“5·12”汶川地震灾区捐助款物就达1263.8万元。
2009年年初,我市被确定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之后,全市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具有人才荟萃、资源丰富、联系广泛等独特的功能和优势,要求政协委员等各界人士主动当好宣传队、主动当好智囊团、主动当好践行者、主动当好服务员。今年,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共围绕试验区建设开展大型调研活动17次,提出合理化建议266条;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实施“村企联建”工程,联建村133个,实施项目带动75个,累计投资23亿多元。与此同时,精心选择了44名农村改革发展的先进典型,汇编成《魅力信阳建设生力军》一书,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
在我市火热的经济建设中,各民主党派自觉开展“115”竞赛活动,即联系一个乡、帮扶一个村,开展“送医药、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送温暖”等活动,共联系乡镇5个,行政村14个,投(捐)资1.2亿元。民进信阳市委副主委叶雨乐筹资75万元,修建了一条5公里的柏油路,方便了浉河区董家河乡3个村1万多名群众出行。商城县双椿铺乡民营经济人士徐忠礼出资500万元,支持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实行田园化管理,对每户自愿到集中规划区居住的农民,每户资助5000元。2009年,信阳市弘昌燃气公司总经理陈世强被评为“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先进个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
发挥优势,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我市现有台商工业园2个,目前2个工业园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信阳市台商工业园占地1620.95亩,已建标准化厂房16幢,入驻企业7家,去年上半年又引进项目2个,总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新增就业人员400多人;固始台商工业园占地近300亩,已有2家企业入驻。
文化统战:彰显跨越新活力
——2009年10月25日至27日,“唐人故里·闽台祖地中国固始首届根亲文化节”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泰国、西班牙等13个国家和北京、福建等15个省市及香港、台湾等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商界精英,以及文艺界、新闻界的朋友和各姓氏的代表共800多人参加根亲文化节。
——2009年10月27日,投资近2000万元的古黄国文化陈列馆竣工剪彩,来自世界各地的黄姓代表300多人到黄姓发源地——潢川县寻根祭祖。
——2009年10月28日,中国佛教重地、千年古刹灵山寺重修,中国佛教协会副主席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等各界人士200余人参加了竣工剪彩仪式。
……
这是信阳文化统战的一组画面。近年来,文化统战为我市实施跨越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凝结历史,文化传承未来。信阳有着3000多年的文明史,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豫楚交融的民间文化、壮烈激昂的特色文化,特别是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根亲文化。据《根在信阳》一书记载,在中华姓氏中,有13个大姓、20多个小姓源于信阳。
近年来,我市各级统战部门围绕“考证、研究、根亲、恳亲、招商”,开展系列寻根活动,对起源于信阳的姓氏进行普查考证,广邀海外侨胞参加世界恳亲大会。以“根在信阳”系列行动为载体,抓好文化统战工作。编印《根在信阳》、《信阳侨之光》等书籍,拍摄电视专题片《开漳圣王陈元光》、《闽王王审知》并在有关媒体播放;成立信阳市根亲文化研究会,指导40多个姓氏文化研究会开展研究工作,组织人员“走出去”,参加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等,广邀世界各地祖籍、祖根在信阳的各界人士来信阳寻根谒祖、考察投资。3年来共引进项目20个,落地资金近10亿元。同时,我市先后接待了中国投资贸易发展联合会考察团、世界华人华侨社团联合总会考察团、世界梅氏宗亲会考察团和台湾“开漳圣王”寻根恳亲团等团(组)30余个,2000余人次,增进了与港澳台和海外侨胞的感情,也引进了一大批投资商——美国商人马基德·巴莎先生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的光山金阳光纸业有限公司正式投入生产;香港信义集团深圳市湛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固始县投资8000万元的兴隆花园顺利开工;世界何氏宗亲会投资1.2亿元建成的四星级国宾大酒店已投入使用;世纪金源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先生等黄氏侨胞在固始捐资500万元修建的江夏大道和投资1000多万元的根亲博物馆已为民造福。
2009年,我市文化统战活力四射。大力挖掘信阳根亲文化资源,再版《根在信阳》一书,固始、潢川两县的“客家人南迁圣地纪念碑”已在建设中;潢川县已建成“古黄国文化陈列馆”,黄国故城遗址保护和整修工作进展顺利;系列寻根文化活动鳞次栉比;息县“赖氏文化节”正在筹备,淮滨蒋国故城遗址得到有力保护。根亲文化系列宣传活动如火如荼,共引来国内外姓氏寻根团6个,引进项目3个,总投资2.2亿元。
“三大统战”增强了统战工作活力,也成为我市跨越发展的强大助推力。市委书记王铁指出,信阳统战工作主动围绕中心定位,在服务大局中尽责,工作富有成就,呈现五大特点:促进发展,经济统战亮点频现;维护稳定,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加强;凝聚力量,多党合作逐步完善;完善载体,改善民生主动作为;整合资源,扩大外联有效突破。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怀廉指出:“信阳市委统战部深挖统战资源,提升开放层次,促进了各项工作务实扎实,为创建‘魅力信阳’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