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华 唯 特约记者 张志峰

2009年,是全市科技工作者克难攻坚、开拓进取的一年。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又是科学规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那么,在又一个春天到来之际,我市科技系统又将以怎样的思路谋划新发展,以怎样的手笔描绘新的发展蓝图呢?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市科技局局长肖国平。

肖国平说,去年以来,全市科技系统坚持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推动自主创新,推进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面对新的一年,肖国平信心满怀。他表示,2010年,全市科技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推进“三大跨越”、加强“三大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切实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着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为建设魅力信阳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围绕这一工作思路,2010年,全市科技系统将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建立自主创新体系,是实现跨越发展、推动魅力信阳建设的战略性举措,是建设创新型信阳的重要保障。科技系统一要大力培育自主创新主体。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骨干和生力军作用,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人力资源建设。二要全力打造自主创新载体。全力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工程,争取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和其他园区建设,探索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要着力完善自主创新机制。建立市场导向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二)抓农村科技,助推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一是继续抓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实施。积极发挥其在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充分挖掘科技人员潜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把科技特派员工作抓成全省亮点和典型。2010年,科技特派员工作要覆盖到全市各乡镇。二是努力争取国家、省“科技富民强县工程”项目,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农贸龙头企业,壮大县域经济。三是以项目为载体,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研发,发挥农业科研院所的生力军作用。

(三)抓项目实施,为自主创新提供载体。要坚持把自主创新摆在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一是以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围绕我市优势支柱产业,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重点支持我市现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领域的原始创新和重大应用性课题研究。二是市、县两级科技局要进一步加大争取项目的力度,尤其要极力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力争全市争取和实施国家、省、市级计划项目总数和资金总额上有所突破。

(四)抓高新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结合信阳经济发展的产业特色和优势,着力培育和扶持一批产业规模较大、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二是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嫁接、辐射和渗透,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高产品档次,实现技术升级,提高加工深度,延伸产业链条。三是继续抓好企业“工程中心”、“研发中心”、“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工程”认证工作。

(五)抓成果推广,推进各行业科技进步。强化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在市、县科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先进适用成果与现实生产力对接。一要充分发挥“信阳市科技成果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发布推广科技成果、传播先进技术和信息、推介优秀项目和知名专家,普及科技知识。二要坚持下达一年一度的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筛选提炼30项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项目面向全市推广。三要支持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持鼓励科技人员以各种形式转化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