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林 平 冷 军)“终于可以过上亮堂的春节了!”日前,光山县北向店乡刘店村村民崔长波高兴地对笔者说。春节期间,刘店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家用电器全部启动,再也不愁电不够用了。

光山县电业局将此归功于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该县2009年供电量为4.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9%;今年前两个月,供电量更是突破1亿千瓦时,达1.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08%。

农民争相购买家电

“去年10月下旬,我们对刘店村郑江台区的改造还没结束,那里的村民就开始争相购买电视机、空调、电冰箱等家电了。”3月2日,光山县电业局北向店供电所所长吕大文说。

原来,一年前,郑江台区变压器容量为30千伏安,线径小,30瓦的节能灯像萤火一样暗,还经常压负荷。到了夏天,空调启动不了,连电风扇都转不起来,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类似郑江台区的情况,在光山县农村不在少数。

2009年伊始,光山县电业局以中西部电网完善工程为契机,大力推进北向店等乡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北向店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乡、村两级协调小组,选择供电半径大、线径小的南井、马小湾等地布点,共投资270多万元,新增公用变压器4台,容量400千伏安,改造10千伏线路12.36千米、低压线路5.43千米,其中,把郑江台区30千伏安变压器更换成了160千伏安的变压器,且把小线径导线更换成大线径导线,彻底消除了农村用电“卡脖子”现象。

早在刘店村郑江台区改造期间,崔长波、黄租贵等10余户村民就纷纷购买了冰箱、空调,在寒冬里,有空调的人家全部过上了暖风频吹的日子。

“改造后的线路和台区,至少10年不落后。今年,我们终于能像城里人一样,过上亮堂温暖的春节了。”村民崔长波高兴地说。

特色养殖蓬勃发展

北向店乡位于光山县城西部,面积28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共3.5万人口。该乡的工业几乎为一片空白,用电负荷主要为农民生活用电和农业生产用电。

“我们这里不光生活用电不愁了,养殖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了。”村民吕大文说。

代湾村村民向广东的养鸡场建于2002年,场里的拌料、除粪、降温、取暖等全部依靠电力。此前,为养鸡场供电的电力线路线径小,供电半径为1600米,供电可靠性较低,养鸡场规模一直无法扩大。

“我的养鸡场能够扩大规模,完全是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结果。”向广东说。2009年9月,养鸡场改造后改用10千伏北4线路供电,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养鸡场规模从一年前的2000只迅速扩大到6500只,年外销鸡蛋120吨,年用电量超过6000千瓦时。

“养鸡房照明最早用的灯泡是60瓦,如今只用40瓦的就够了。”向广东对笔者说,这个冬天格外寒冷,他的鸡蛋也卖了个好价钱。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推动了光山县农村私营企业和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如今,北向店乡已形成以小彭湾村为中心的68户蛋鸡养殖基地和以刘店村为中心的青虾养殖基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逐渐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