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谭 浩 李 菲 刘奕湛 邹 伟)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日即将召开。回望2009,全国和地方人大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以一个个新举措、新突破、新探索,推动着民主与法治建设稳步向前。

——开创以重大专题调研推动中央重大政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先河。去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对中央政府部分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专题调研活动”,选取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农田水利建设、教育卫生等工程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4个题目开展调研,深入了解项目建设和审批程序是否依法合规、资金管理使用是否规范、工程措施和质量是否合格……

有关专家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这么长时间、这么深入细致的调研、监督,过去很少见,这充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于中央决策的高度重视,并以调研、监督来促进政府更好地落实中央政策。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注民生工程频频开展执法检查。食品安全法去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食品安全法实施当年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执法检查。事实上,不仅是对食品安全,卫生、就业、教育等一个个民生问题都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关注的焦点,去年5月至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对畜牧法的执法检查;7月至8月,开展对工会法的执法检查……

这些检查组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不流于表面而是探究根源。有关专家表示,正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执法检查、在对细节的考察中认真履职,使得一部部关乎民生的法律在实施中发挥更大效力。

——一次次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折射人民民主不断深入的发展历程。去年10月27日,一条“我国将一步到位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快讯被各大网站在重要位置广泛转载。此后,一部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立即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向常委会会议作修正案草案说明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表示:“中国各级人大经历了十几届选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步到位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客观条件已经具备,是可行的。”

——恪尽立法者职守,体现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信心。去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决议重申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立场和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作为全国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强对有关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为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这些法律的出台,彰显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同样也是体现民意的实际行动。

——县级以上地方人大在设立常委会30周年之际,在制度创新上进行新探索。去年,地方人大不断加强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在制度的创新上不拘一格。例如,湖南、宁夏、上海、福建等多个地方均邀请群众旁听会议,广泛听取民意;浙江嘉兴南湖区每周一晚举行人大代表到群众“家门口”接待群众的接访日活动;广东、上海等一些省市探索如何通过网络等渠道加大预算公开的力度……信息公开的新探索,让人大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更加贴近实际,被人民群众关注和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