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王艳明
甘肃省卫生厅日前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同2008年相比,甘肃省人民医院2009年门诊患者人均次医药费用下降了14.52元;住院患者人均次医疗费用下降了73.58元;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1.76天,人均节省医疗费用1686元;医保患者人均医疗费用下降576.73元,自费比例下降0.58%。
在全国医疗费用普遍上涨的情况下,甘肃省人民医院主动挤“水分”,给患者带来这么多实惠,这对于正在推进的公立医院改革,无疑具有参考价值。
公立医院的性质在于一个“公”字,基本职能是为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必须以社会效益为先。近日,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努力让群众不为看病犯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此次改革,也是因为对通过改革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寄予厚望。
当前,大处方、乱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仍比较常见,看一次普通感冒在不少大医院没有上百元不行。公立医院改革,涉及医院运转的方方面面,包括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但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即让群众满意。而要做到这一点,当务之急是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将医药费用降下来,把服务质量提上去。
要挤出医药收费中的“水分”,需要动真格。因不合理用药,2009年以来甘肃省人民医院先后有16名医生、5名科室主任被公示和处罚。这恐怕是这家医院挤医药费用“水分”能够奏效的重要原因。
医改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加强、服务提升等,但不妨从挤医药费用中的“水分”开始。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医改就能逐步取得成效。
(新华社兰州2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