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耀兵 通讯员 杨昌兴

“郭瑞民市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鼓舞士气、振奋人心,总结去年全市工作客观实在、恰如其分,部署今年工作站位高、定位准、方向明、措施实,对淮滨2010年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将组织全县上下认真学习好、贯彻落实好。”接受记者采访时,市三届人大代表、淮滨县人民政府县长吴刚如是说。

吴刚代表说,2009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直面危机、沉着应对,科学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战危机、保增长举措,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淮滨也在发展提速上实现了弯道超车,为魅力信阳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经济运行逆势上扬,完成生产总值71.99亿元,增长13.9%,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增长20%,增幅双双居全市第二,其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也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增至142家,居全市第二位,工业用电量增幅全市第一。工业集聚区建成区实现“六通一平”,3平方公里发展区基本完成道路设施配套,入驻项目已达20个。造船工业园建造船舶近400艘,产值近10亿元。项目建设高效推进,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5亿元,同比增长31.1%。招商引资形势喜人,共引进项目近40个,涉及金额超过50亿元,争取到上级扩大内需项目资金1.1亿元。城镇建设全面加快,县城框架扩展至1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0万人。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年审和市级文明城市初检,喜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县”殊荣。综合试验好戏连台,全县土地流转规模达到62万亩,率先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先后成立的5家担保公司累计担保贷款1.13亿元,农村资产流转担保中心开全市先河,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09家,以“让淮河文化铸就淮滨”为主题的四大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和谐大局更加稳固,农民人均纯收入4031元,同比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22元,同比增长10%。城乡困难群众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扎实开展。

谈到下一步的工作,吴刚代表说,新的一年,我们将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积极谋划,趁势加力。

一抓综合试验。土地流转上规模,力争流转土地面积70万亩,千亩以上流转大户超过百户。金融创新添活力,确保年内新增担保公司2家至3家,各类资金合作组织的合作资金规模超亿元。专业合作组织提水平,依托能人带头、企业牵头,突出规范提高,力争服务农户比率超过35%。文化引领迈新步,围绕“让淮河文化铸就淮滨”这一主题,加快淮河文化开发区等四大项目建设,突出文化资源和后续产业开发,再强发展软实力。

二抓工业经济。围绕主导板块,进一步强化集聚措施,尽快形成纺织、酿酒食品、造船业的产业集聚效应;围绕骨干企业,加快扩建、升级步伐,尽快实现产量效益翻番;围绕产业集聚区,加快软硬件建设,年度投资3.9亿元,完成基本起步区和近期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尽快和完善投融资体系的建设。全年完成续建、新建3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使之尽快成为工业化推进的主平台。

三抓招商引资。继续转变观念、创新方式、落实责任、优化环境、重奖有功人员,努力实现各类域外投资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

四抓城镇建设。坚持县城水景、生态、园林定位,坚持经营城市理念,融汇淮河文化元素,统筹规划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新老城区发展上水平,巩固六城联创成果。坚持主业突出、多业发展,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和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居民的吸引力。

五抓民生改善。继续全力办好省市县改善民生实事,统筹各类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覆盖面的扩大。大力加强安全生产源头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食品卫生放心工程建设,有效预防、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筑牢和谐稳定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