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 鼎

“郭瑞民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09年工作成绩的总结实事求是、令人信服,对困难和问题的分析恰如其分、客观实在,对2010年的工作部署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听后令人信心百倍,深受鼓舞、催人奋进。”参加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浉河区政府区长邵春杰接受了记者采访。

“在逆境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之源。”邵春杰告诉记者,2009年,浉河区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位居全市第一,初步测算,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27.5亿元,增长14%,增速居全市第一;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7亿元,增长22.9%,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84.4%,财政收入的质量、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总量位居全市第二,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按照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的部署,树立敢为人先的发展勇气,进一步解放思想,谋划新思路,制定新举措,促进新发展,努力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的发展目标。”展望前景,邵春杰信心满怀。

邵春杰说,结合实际,浉河区将着重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项目建设,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着力解决项目落地难、推进慢的问题。围绕“新型工业强区、特色农业名区、商贸物流大区、生态人居新区”建设,各选10个重点项目,大力实施“四十”投资计划。工业结构调整方面,着力抓好航天车辆厂、华仪开关公司、恒达工业园异地扩建等10个项目,力争年内完成投资5.2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方面,着力抓好五云茶叶产业园、文新茶叶物流配送等10个项目,力争年内完成投资5亿元;商贸物流业方面,着力抓好金牛山美林物流园、亚兴百年新天地等10个项目,力争年内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生态人居工程方面,着力实施火车站区域改造、富丽华城市花园、中铁集团锦绣天城等10个项目,力争年内完成投资18亿元以上。二是彰显茶乡特色,大力推进试验区建设。高质量完成2.8万亩茶叶基地建设,加大夏秋茶开发利用力度,力争茶文化节前完成红茶产品“信阳红”的初步研发。以绿岛生态农业示范园和兰花生态园、金牛国际现代农业高科园等项目为抓手,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完善土地、林地流转平台和工作机制,对规模以上的土地、林地流转资金提供财政贴息。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政府财政扶农的主要载体,涉农项目资金向其重点倾斜。三是围绕做大做强,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好用活省市扶持政策,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完成3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和1万平方米的拆迁安置小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今年引进10家企业入驻。引导各乡镇办事处招引的工业和商贸物流项目进驻聚集区,进驻项目的产值、税收及招商引资统计归引进单位。加快推进签约项目的落地建设速度,尽快形成集聚效应。四是突出招商引资,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实施目标责任制,将招商引资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和区四大班子领导每个人肩上,严格考评、兑现奖惩,力争全年招商引资有一个新突破。加强对已签约项目、协议项目的跟踪落实,尽快使在谈项目签约、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实施重点改革行动计划,力争在行政管理体制、国企改革、文化体制、医药卫生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五是狠抓城市建管,切实巩固创建成果。坚持改造老城区和开发城乡结合部并重,优化中心城区布局,拉大城市开发建设框架。大力推进乡镇所在地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切实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六城联创”,常态化开展城镇环境整治,巩固创建成果,放大宜居浉河的品牌效应。六是加强民生保障,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年内确保城市新增就业人员1.1万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4500人以上。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基本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问题。新建、加固校舍2.9万平方米,开工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成市一职高学生实训综合楼。开工市三院异地扩建,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规范管理,实施村医培训计划,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