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瑜珊)2月24日,参加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全体代表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当日上午,郭瑞民先后来到浉河区代表团、新县代表团和固始县代表团,听取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情况,并就代表关心的问题作出解答。

在浉河区、新县、固始县代表团会议室,代表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畅谈体会,气氛热烈。大家认为,报告回顾去年工作成绩客观实在,剖析问题深刻到位,确定的2010年奋斗目标和八项主要工作任务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催人奋进。大家表示,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克难而进,努力推动信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魅力信阳建设、争当中原崛起的前锋而不懈努力。

郭瑞民一边认真听取代表发言,一边做着记录,并不时与大家交流。在充分肯定过去一年浉河区、新县和固始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后,郭瑞民就代表们关心的问题一一作出认真解答。

产业集聚区建设是浉河区代表团讨论最为集中的一个话题,也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就进一步建设好产业集聚区,郭瑞民指出,产业集聚区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必须认真抓好。要通过建设好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发挥好特色主导产业示范、带动作用,扩大辐射圈,做大做强区域经济。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方主动性、调动积极性,通过多种方式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另一方面也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认真筛选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对特色主导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要大力支持其迅速集聚发展,加快培育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在引进项目中,特别要注意,对一些无关联的企业或低水平、污染重的项目,必须坚决予以制止。全市各乡镇、办事处要充分认识到全市的各个产业集聚区都是招商引资的平台,要积极利用这一载体,推动本乡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很有必要。凡是市里能够出台的政策,市里一定出台,凡是市里能够落实的政策,市里一定落实。但是对于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政策上的支持仅仅是一个外部因素,最重要的还是靠产业集聚区“招商、服务、融资”三个功能的强化,否则,产业集聚区很难做得好。

就新县代表团代表提出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郭瑞民说,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意义重大,不仅符合中央精神,还将为解决现阶段“三农”发展面临的众多难题闯出一条新路,因此,一定要强力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的农村改革发展问题,经过积极努力,我市农村改革发展已上升到省里的决策层面,信阳被确立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这不仅为我们争取了机遇、扩大了影响,实际上也得到了实惠。乡镇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第一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从指导思想上、工作方向上、工作措施上去改进,把落脚点放在改革发展上、放在农民得实惠上。(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