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 博)昨天上午9时多,市房产管理中心主任曹德前在市审批中心房产交易中心看到难解的场景:春节假期之后上班第一天,就有3对买卖房的居民在填写交易表。曹德前告诉记者,这种交易,过去到农历正月十五以后才会出现。

同样令记者难解的是,昨天下午在浉河南岸一家房产企业售房部采访时看到,最后一位买房客户离开时,已是17时40分。信阳的房产为何这样被人看好?清华大学一位李老师今年春节期间到信阳走亲戚,在南湾湖附近1次购买3套住房。他说:“在信阳买房子就是买信阳的名气,买信阳的空气!”

此话经典!也是外地人到信阳买房的相同理由。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韩先生和李女士夫妇今年春节回乡探亲时了解到,信阳的二级空气质量天数北京也没法比。他们花38万元买了1套面积为128平方米的住房。这样的房价,在北京四环以外买二手房连首付也不够。于是,他们用录像机拍下信阳的住宅小区概貌发在自己的博客上,立即在他们的学校产生轰动效应,该校的教师准备今年暑假组成一个购房团到信阳购房。

据悉,仅今年春节假期,全市房地产在售项目88个,销售31套,面积3296.3平方米,销售额达1082万元。能让外地人投资信阳房产,得益于信阳的城市名片和宜居环境。

信阳山水有名气。近3年,我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生态示范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20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首批“创业之城”等城市名片,不仅能吸引人居住,同样能吸引人投资开发。中心城区随时可以看到,在众多的广告牌匾中,最高最大最亮最美的牌匾就数房地产企业的,这也是我市房地产企业强势的一种标识。

从一组数字可以看出我市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和健康发展态势。2007年全市共有30家房地产企业、34个项目、总面积92万多平方米,2008年32家房地产企业,32个项目、总面积82万多平方米,2009年发展为40家房地产企业、40个项目、总面积147万多平方米。由此表明,在全国房地产有泡沫现象时,信阳房地产没有发现水分;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时,信阳房地产没有走低现象,信阳的城市开发建设已经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这样的良性循环,是我市坚持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相结合的效应。近年来,通过房地产开发,我市先后建成了信阳贸易广场、新华大市场、中山广场等综合贸易批发及物流中心。同时,利用项目开发带动了建设路、解放路、北京南路等10多条城市道路配套建设,全市先后建成了100多个新型商住小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05年的23.7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30多平方米。去年全市房产、地产契税共计9000多万元,其中房产契税为5000多万元,首次超过地产契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