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超
近日,《信阳日报》民生新闻版刊载了这样一则消息——四望山希望小学学生告别“读书难”。 消息的大致内容是,四望山希望小学因为缺钱,办学条件简陋,孩子们挤在漏雨的教室里上课。因为教室紧张,可容纳的孩子数量有限,甚至还有的孩子翻山越岭,走百十里的山路到较远的地方上学。信阳西亚公司董事长苏曦了解情况后,决定出资50万元帮助学校建一栋新的教学楼。这是苏曦援建的第十所希望小学。看了这则消息,笔者不禁陷入思考,人,有钱了应该干些什么?在满足自身需求之后,自我享受和帮助他人哪种更有意义?
好多人都这么梦想过,等我有钱了,要做很多事情,例如买豪宅、购香车、养美女……,有的人会美滋滋地说:“等我中奖了发财了,我要先给自己买一辆好车,买一座好房子,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里上学,然后披金戴银,穿名牌,游世界……”也许有的人会调侃地说,你这标准太低,等我有钱了,我要买美国的“空军一号”,抽空带上世界小姐到月球上谈谈心……不隐瞒地说,笔者的想法也是这样。当然,富了之后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肯定是绝大多数人的本能,不应该指责,关键是在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之后,富人多余的财富用在哪里?是极尽奢华、挥霍浪费、留给子女还是回报社会,帮助他人?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出色的、运气好的人先富了起来。然而富到一定程度,就要面对这样的问题:钱该怎么花?市场上各类媒体正以精美的图像、文字和动听的语言,不厌其烦地“引导”人们,奢侈是如何令人向往的一种享受,亿万豪宅、千万名车、瑞士钻表、如花名模,无不令人动心。一家有影响的电视台整天重复着一则广告:在高尔夫球场边的豪华别墅里,一位男子明白无误地宣告:“我只坚持世界级的享受。” 难道这种消费不对吗? 许多富人自慰说,我花的是自己的钱,关你啥事!的确,这种想法并不算错。
但是,让我们看看一些西方国家的富翁另外一番举动。2006年,美国富翁巴菲特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为公益事业捐出了惊人的 370 亿美元(他积累财富的 85%)。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他的消费却很简单,西服穿十几年,房子住几十年,又明言把财富传给子女属“不道德”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财富理念。他的著名言论 “留给你孩子足够多的钱,使他们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又不足以使他们无所事事”极大地震撼了世界首富盖茨,并且成了盖茨日后的座右铭。盖茨夫妇通过他们的基金会捐出了 260 亿美元。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乐善好施的好人。据了解,苏曦和她的企业每年都拿出几十万元投入到公益事业中,至今已有数百万元。她说,帮助他人,我感到快乐。
其实,关于“有钱了干什么”这个问题,中国古代名言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早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达,即为显达、发达。济天下,按照现在的解释,就是关心社会,帮助他人。若一个人在富贵之后,还能心怀天下,关心他人疾苦,造福百姓,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士。古人认为,人的生命意义之所在,在于实现价值,穷也好,达也罢,都是一种状态,关键在于在什么样的生命状态之下去实现价值。笔者倡导大家能够多学学古人的这种精神。
最后,再罗嗦几句,其实“公益”,从来就不仅仅是富人的义务,而是整个社会应当着力经营的事业。帮助他人,从来不在于钱财多寡,而是出自于良心怜悯和社会责任的可贵精神。当前社会,毕竟钱多者寡,钱少者众,估计很多朋友也不会有多少钱。但是,大家同样可以做一点事,比如去做义工、做志愿者,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