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9日)

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一系列关于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的政策措施,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克难攻坚,积极提升应对危机能力,扎实推进改革发展,经济触底回升的态势得到确立和巩固,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00亿元大关,达到9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14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07.33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330.54亿元,增长15.2%。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8.6%、50.6%、40.8%,分别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6.5个百分点、5.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467元(折合2117美元),比上年增长11.5%。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3:41.8:33.9,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1%,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31.3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全部国税收入15.75亿元,增长7.4%;全部地税收入14.82亿元,增长16.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3%和8.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0.6%、农村下降0.1%。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下降0.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2%。

2009年各类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79.2万人,比上年增加4.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40.2万人,第二产业92.6万人,第三产业146.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7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03万人,其中“4050”人员1.1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全年外出务工人员212.29万人,其中外出信阳半年以上务工人员209.28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90.92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21354元,比上年增长16.0%。

全年县域(不含市辖区)完成生产总值7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快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2%,快于全市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6%,快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7.39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种植业总产值249.16亿元,增长3.1%;林业总产值20.33亿元,增长8.0%;畜牧业总产值107.74亿元,增长5.7%;渔业总产值18.61亿元,增长9.0%。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21.09千公顷,增长2.0%。其中,小麦296.2千公顷,增长0.8%;水稻440.1千公顷,增长1.6%;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40.15千公顷,增长2.1%;蔬菜种植面积109.01千公顷,下降0.1%;茶叶种植面积57.29千公顷,增长9.0%。

全年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六年丰收,连续四年稳定在百亿斤以上,总产量114.6亿斤,增长2.1%,其中,夏粮28.2亿斤,秋粮86.4亿斤,分别增长1.9%和2.2%。油料总产量64.22万吨,减产1.4%;蔬菜299.18万吨,增长4.8%。茶叶总产量3.41万吨,增长13.1%。

年末规模化养殖小区429个,增长75.0%;肉类总产量54.57万吨,增长5.4%;牛奶7715吨,增长55.7%;禽蛋类23.70万吨,增长6.5%。

全年养殖水面利用面积100.5万亩,与上年持平。其中,小龙虾养殖面积6.04万亩,增长302.7%;生态甲鱼养殖面积1.1万亩,增长15.8%;河蟹养殖面积2.0万亩,增长33.3%;水产品产量23.83万吨,增长14.8%。

200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16.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4%。全市大型拖拉机1.42万台,增长20.8%;小型拖拉机17.02万台,增长3.9%;农用运输车6.27万辆,下降5.1%。全年农村用电量11.24亿千瓦小时,增长17.9%。全年有效灌溉面积452.35千公顷,增长1.7%;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78千公顷,下降0.8%;节水灌溉面积45.80千公顷,增长16.1%;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66千公顷,增长11.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33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增速较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25.18亿元,增长20.2%,增速回落3.5个百分点。全年工业产品产销率96.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单位: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34个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保持增长。其中,非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19.96亿元,增长12.7%;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造业增加值5.12亿元,增长31.5%;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增加值9.07亿元,增长22.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13.18亿元,增长15.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27.94亿元,增长34.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19.98亿元,增长14.3%;医药制造业增加值6.83亿元,增长23.7%。建材、医药、化工、电力、食品、冶金、机械、纺织业八大优势产业工业增加值155.3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0%,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60.60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利税总额71.44亿元,增长30.2%;利润总额41.44亿元,增长39.1%。亏损企业亏损额4.17亿元,比上年下降26.9%;亏损面1.2%,下降0.7个百分点。全行业有29个行业利润保持增长。其中利润总额居前五位的行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9.94亿元,增长38.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10亿元,增长75.0%;非金属矿采选业4.56亿元,增长36.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40亿元,下降14.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27亿元,增长54.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大米比上年增长24.3%,小麦粉增长21.5%,食用植物油增长230.6%,水泥增长36.9%,粗钢增长39.9%,生铁增长31.2%,发电量增长71.4%。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74.46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全市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完成房屋建筑面积137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竣工面积919万平方米,增长7.0%。实现利润7.79亿元,增长16.3%;税金5.56亿元,增长10.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800亿,达到858.14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增速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700.89亿元,增长30.7%,回落0.6个百分点;农村投资157.25亿元,增长24.6%,回落3.9个百分点。

在城镇投资中,住宅投资204.38亿元,增长35.6%;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82.64亿元,增长17.1%;民间投资407.42亿元,增长41.9%。第一产业投资55.47亿元,增长90.0%;第二产业投资144.79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投资500.63亿元,增长36.0%。全市亿元以上项目77个,本年新开工34个,全年完成投资87.2亿元,占城镇投资的12.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2.51亿元,增长25.6%,增速比上年回落29.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88.39亿元,增长22.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2.06亿元,增长6.3%。商品房施工面积1085.04万平方米,下降5.5%,其中,住宅939.98万平方米,下降7.7%;竣工面积448.21万平方米,增长43.5%。销售面积368.36万平方米,增长43.2%,其中,住宅321.92亿元,增长40.9%;销售额69.73亿元,增长61.2%,其中,住宅54.96亿元,增长61.6%。

全市96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8.59亿元,占年计划的103.7%。其中,续建项目38个,实际完成投资25.55亿元,占年计划的103.2%。新开工项目45个,实际完成投资57.86亿元,占年计划的104.5%。信阳华豫电厂2×66万千瓦二期项目已投产发电,同合公司年新增5万片火车轮项目车轮试制已经完成;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新县大别山风电场、平桥天目山风电场、明港机场军民合用项目顺利推进;宁西复线电气化改造信阳段已经具备开工条件,出山店水库工程、西气东输二线南阳至信阳支线工程可研已编制完成,信阳核电4×66万千瓦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2009年各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447.4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3.8%。施工项目2551个,建成投产项目1815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1.1%。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新增发电能力2×66万千瓦/小时;新建公路470.8公里;改建公路962公里;新建桥梁752延长米;铁矿开采400万吨/年。

五、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0.07亿元,增长22.0%。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87.08亿元,增长27.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3.2%,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09.01亿元,增长19.8%,增幅同比减少0.1个百分点;县级消费品零售额143.85亿元,增长19.6%,增幅与上年持平;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20.96亿元,增长19.6%,增幅加快0.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74.03亿元,增长14.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90.19亿元,增长36.4%;其他行业零售额9.6亿元,增长24.0%。

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25个销售大类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52.7%,化妆品类增长84.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0.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69.5%,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47.6%,家具类增长168.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48.1%,汽车类增长26.6%。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2503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7%。其中,出口总额5597万美元,下降0.5%。机电产品出口574万美元,下降3.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40万美元,下降37.8%。

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9家,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44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485万美元,增长21.0%。

全年对外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23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营业额1911万美元,下降1.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40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34公里;拥有各类民用汽车74.74万辆,比上年增长14.9%。全年货物周转量比上年增长94.4%,货运量增长57.5%;旅客周转量增长6.9%,客运量增长45.6%。

2009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8.46亿元,增长25.7%;邮政业务总量3.40亿元,增长18.1%。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86.39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79.4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22.48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4.68万户,比上年增长30.1%。

全年接待境外游客6819人次,比上年增长35.0%,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15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891.9万人次,增长20.0%,国内旅游收入21.6亿元,增长38.7%。全市共有国际和国内旅行社37家。星级宾馆(三星级以上)25家。年未共有A级旅游景区18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4处。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888.9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24.47亿元,增长36.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74.90亿元,增长18.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470.8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3.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20.66亿元,增长30.6%;中长期贷款余额137.79亿元,增长36.7%。年末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176.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4%。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5.37亿元,增长78.5%。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1.91亿元,增长74.7%。年未金融机构存贷比53.0%,新增存贷比73.2%。

全年金融机构帐面利润9.44亿元,同比增长63.6%。按照五级分类统计,年末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1.4%(不含农村信用社)。

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家,上市股票2只,上市公司A股流通股市价总值32.2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3.46亿元,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85亿元,寿险保费收入27.52亿元。全年赔款及给付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2.81亿元,寿险赔付3.39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处,招收研究生108人,在学研究生296人,毕业研究生70人;普通高校4所,招生15946人,在校学生48146人,毕业学生10557人;成人高校1所,招生3917人,在校学生8051人,毕业学生2176人。全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58所,招生4.61万人,在校学生12.32万人,毕业学生3.59万人;普通高中76所,招生5.50万人,在校学生17.54万人,毕业学生6.15万人;全市普通初中311所,招生13.80万人,在校学生41.98万人,毕业学生14.31万人;普通小学2464所,招生14.39万人,在校学生86.69万人,毕业学生13.80万人,农村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8%。全年扫除文盲8603人。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落实资金5.81亿元。资助困难学生13.9万人次。

全年科技经费支出21529.8万元,比上年增长30.0%,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624.52万元,增长20.0%,。年末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2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690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3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3个。全年安排科技计划项目100个,有56个项目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推广科技优秀成果项目33项。申请专利264件,授权专153利件。全年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7份,成交金额3132万元。

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9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60万台件。制定、修订地方标准42项,其中新建计量标准10项。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2种,河南名牌产品31种。定期监督检查企业161家,抽检产品167批次,批次合格率达93.4%。全市已建立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个。全市共有地质环境监测站1个,地震台站3个,地震遥测台网3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18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21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6.4%。电视台1座,教育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0.1%,有线电视用户23.94万户。全市共有综合档案馆11个。文化艺术创作硕果累累。大型器乐舞蹈《鼓娃闹茶乡》参加全国第三届少儿才艺展演获最高奖“国星奖”;在省第十届音乐舞蹈大赛上,古典舞《月照宫墙》、现代舞《文明之约》、器乐舞蹈《鼓娃闹茶乡》获金奖;小品《考察》在省第十届小戏小品大赛获得一等奖。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7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6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病床床位1387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3118张;卫生技术人员1594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632人,注册护士4298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1个,卫生技术人员652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2个,卫生技术人员353人。乡镇共有卫生院208个,床位5586张,卫生技术人员546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612.27万人,比上年增长5.7%,参合率达93.2%,提高4.3个百分点。全市村村建标准化卫生室的目标全部实现。

全年运动员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4枚。全市拥有大型体育场地8处,人均体育场面积达0.58平方米。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运动会、单项比赛和健身活动100多项次,参与人数约100万人次,常年锻炼人口达到230万以上。成功举办了全国公路自行车“信阳毛尖·龙潭杯”环浉河大奖赛、第三届“喜曼多”杯全国钓鱼预选赛、河南省青少年田径冠军赛暨全国青少年锦标赛的选拔赛及市第三届全民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

十一、人口、城乡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总人口806.82万人,常住人口679.28万人。出生人口8.73万人,出生率10.85‰;死亡人口4.72万人,死亡率5.87‰;全年净增人口4.01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98‰。全市城镇化率达34.0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18元,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37元,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47元,实际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497元,实际增长10.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48.5%,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2.1%,上升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3.0平方米,增长2.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6平方米,增长0.9%。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8.1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2万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27.7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2.40万人,增加1.5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9.26万人,增加0.11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78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0924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2.06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8979万元。

年末各类综合社会福利院床位23857张,收养22713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78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1700万元,接受社会捐赠42.6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监测的13个河段中,河段总长645公里,1~3类水质河段长350公里,与上年持平;4类水质河段长90公里,与上年比净增90公里;5类水质河段长60公里,减少53.8%;劣5类水质河段长145公里,减少12.1%。

年末已发现矿种49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5种。其中,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17种,非金属矿产20种。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为476.68万吨标准煤,较上年增长5.2 %。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率12.45%。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10个,面积54.4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0个,面积48平方公里。全市园林绿地面积150公顷,其中中心城区绿地面积83.4公顷,绿化覆盖率上升到41.0%。人均绿地面积增加到11.34平方米,绿地率35.9%。

全年共营造林96.9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67.54万亩。全市参加义务植树401.9万人次,义务植树1695万株。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9个,面积97.62千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6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全市森林覆盖率34%。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伤亡事故360起,死亡139人,分别比上年下降43.3%和42.1%。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17人,下降41.8%;工矿商贸事故死亡22人,下降35.3%。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14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