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祥
辞旧迎新,家家贴“福”,这是我国民间延续已久的春节习俗,它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可是,总有一些人把“福”字倒着贴,大概是取其“福到”的谐音。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渲染一下我们的春节氛围,是不会碍什么事的,但一味把幸福与谐音相联系,则大错矣。
贴倒“福”字,好似有些趣味。但如果把“福事”倒着做,那就有点麻烦了,是要栽跟头的,“求福”岂不是成了“求祸”?可怕!我想:一个端端正正的“福”字,干嘛要倒着贴呢?文艺理论上有“形象大于思维”的说法,在人们的思维中,倒贴“福”字即寓意“福到了”,可形象上真的如此吗?看看“福”字周围的装饰图案,有金银珠玉堆满的聚宝盆,有手托金元宝的财神爷,有一帆风顺的航船,那么,倒着贴就变成了盆倾、船覆、财神倒地的结果,这与倒贴“福”字者的意愿不是相违吗?所以,倒贴“福”字不妥。
从审美角度上讲,“福”字倒着贴,确实不美。汉字博大精深,祖先造字时,都很有讲究,一人一口田,组合在一起,便是一个“福”字,其结构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个“福”字,被古今书法家写得浑圆一体,如果倒着贴,就完全破坏了它的高雅艺术价值,给人的视觉感受相当别扭。
“福倒”并非“福到”。方方正正的“福”字,之所以是新年吉祥的象征,就是它蕴藏着深刻的哲理。一人一口田,辛勤劳作,不懒惰不懈怠,就会五谷丰登、年年有余,就会得到幸福。其实,一个“福”字就是在教我们如何做人,我们又怎能随意颠倒,不敬重它呢?新年应有新气象、新风尚、新变化,在风俗习惯上也应该来一番立新,还“福”字一个端正相,让其规规矩矩、庄庄重重地贴在新春的大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