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经说过,三十而立。立的含义在今天的许多人眼里,恐怕已经异化为房子和车子。

“而立”的本意其实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至于是否有房有车,甚至是否成家,倒并非“而立”的内涵所指。事实上,当有房有车成为现代“而立”的标准时,倒是更多暴露出社会中所弥漫的急功近利乃至金钱至上的浮躁心态。“三十而立”其实更多强调的是人的责任与担当,而不是关注于个人的财产与收入。

三十岁了,没房没车,可以立一些信心。经历过一些事,总结了一些经验,再次面对同样境遇的时候,可能更成熟了,选择可能更切合时代的要求了。即使面对新的事物,也不会有年轻时慌乱的感觉,一点经验,往往可以应付许多事物。三十岁了,可以立一些信念,步子可以走得慢一点,朋友多联络一点,经常和家人聚一聚,对这个社会负责任一点。以前也许走得太匆忙,把一些很重要的价值丢失了,现在可以试着拾回来。

(《羊城晚报》邓线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