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全力推动我市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
2010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规划建设“健康信阳”,切实抓好农村卫生、医疗管理、疾病控制、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医德医风建设和中医等重点工作,推动我市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是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筹资水平达到150元,其中各级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达到120元;参合农民大病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6万元,加强医疗服务和基金运行监管,确保基金安全。稳步推进农民工医院选建工作,进一步扩大门诊统筹试点,开展省级就医直补试点,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
二是逐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对国家基本药物实行规范、公开招标采购的要求,严格执行省确定的包含配送费用在内的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严格按照省、市药品和耗材集中招标采购管理规定,执行中标结果,规范购销行为,无标外采购现象。今年内,6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严格控制非目录药品使用。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总结交流经验,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健康运行。
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县医院的龙头作用,推进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4个县级医院的改造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按照标准要求配套完善各类辅助设施,确保改造后的县级医院设施一流、功能完备、管理科学,在县区真正起到示范带动的“龙头”作用。此外,再争取上级投资用于市中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规范乡镇卫生院管理,开展“示范卫生院”创建工作。2825个村卫生室已基本通过验收,下一步要在规范管理和提高服务能力上狠下工夫,要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坚持严格建设、严格使用、严格培训、严格管理,继续推进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适时出台《信阳市村卫生室管理办法》,充分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切实发挥村卫生室的作用,为农民群众保驾护航。
四是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2010年我市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认真实施4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成效实行绩效考核。
五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罗山县要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二、强力推进“五大工程”,提高卫生服务能力
一是强力推进“五年百亿”工程。抓住中央加大卫生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强力推进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等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市中医院、市传染病医院等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为扩内需、保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强力推进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51111工程。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和定向培养5名研究生、50名本科生、100名专科生。
三是强力推进城市卫生人员支援农村工程。市、县二级以上医院要继续对口支援35个乡镇卫生院,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
四是强力推进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要在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等市级医院和县区中高级职称较多的单位选拔确定一批学科带头人,并储备若干年轻、有潜力的卫生科技创新人才。
五是强力推进卫生文化建设工程。建设卫生思想文化,塑造职工队伍良好精神风貌;建设卫生物质文化,展示独特外部环境形象;建设卫生制度文化,提高卫生工作管理水平;建设卫生品牌文化,扩大我市卫生社会影响力;建设卫生廉政文化,筑牢思想道德防线,通过加强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卫生事业发展的软实力。
三、突出抓好六个重点,为建设“健康信阳”做贡献
一是加强预防保健工作,保障广大妇女儿童健康。进一步健全三级预防保健网络,认真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实现预防接种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市民健康素养,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禁烟措施,树立行业禁烟好形象。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二是遏制重大传染病流行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做好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的预防控治工作,防止疫情的群体性暴发和区域性流行。继续做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开展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教育和重点人群监测。继续加强鼠疫、霍乱、乙脑、疟疾和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监测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
三是加大食品卫生综合整治力度,保障群众食品安全。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切实履行好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加大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力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加大医疗市场和医疗机构监管及其他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力度。
四是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为市、县(区)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以及职业卫生监督机构配置职业病监测、检验必备仪器设备,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全面提高我市对职业病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能力。
五是严格医疗服务监管,保障医疗安全。开展以“让患者放心、让社会满意”为主题的医院评审评价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健全医疗服务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采供血安全监管。完善市、县、中心乡急救网络,提高应急救治能力。打击非法行医,净化医疗市场。加强医患沟通,注重人文关怀,积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市卫生局将继续加大行政监管力度,对发生医疗服务不良事件的医疗机构,依法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六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营造健康环境。落实市委书记王铁关于“在创建上加力”的指示精神,以“六城联创”为抓手,紧紧围绕环境整治、健康教育和病媒生物防治等工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营造整洁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开展国家、省、市级卫生城镇、卫生村、卫生单位的三级联创。年内完成2.1万户农村改厕任务。
四、坚持统筹兼顾,积极做好其他各项卫生工作
一是加强医院科学管理。要求各级医院重视和加强内涵建设、质量与效益建设、和谐医患关系建设,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二是推进医德医风建设。健全医德医风管理制度体系,落实医德考评制度,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奖惩,提高制度执行力。
三是加快发展中医事业。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四是积极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完善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让群众享有优质、价廉、方便的社区卫生服务。
五是加大卫生信息化建设力度。做好各类卫生信息的整合,建设卫生信息综合平台,为卫生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六是开展公共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工作。今年着重加强疾控体系内涵建设,全面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建立科学高效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年内力争市、县区疾控中心全部通过省、市级考核。
七是科学编制“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八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加强巡查监督和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为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此文系李第民在2010年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