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试验办
罗山县 抓改革联动。坚持统筹兼顾,认真探索八项改革的内在联系,使各项工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抓政策促动。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把政策落实到位,整合项目资金,盘活民间资本,挖掘自身潜力。利用国家新农保试点的机遇,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保率,争取今年覆盖率达到80%。抓示范带动。进一步建好示范村,增加示范村、示范乡镇的数量,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优惠、给条件,让其利用自身优势和特点,兴办产业,探索有效的经验做法,以此带动其它村和乡镇试验区工作的开展。抓宣传助动。创新宣传方式,利用多种媒体开辟试验区建设专栏,开设改革发展论坛,总结经验做法,弘扬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抓上下互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扬敢闯敢干的精神,形成上下同心、齐抓共建试验区的合力。抓奖惩驱动。进一步制定奖惩细则,健全考评机制,重奖重罚。坚持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常规督导和专项督导相结合,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并作为年终考评依据。
固始县 以打造生态环境友好区为抓手,在发展旅游业上下功夫。重点规划建设以南部山区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区,规范建设工业环保区,精心打造观光农业区,积极建设文化旅游区。以农机合作社为抓手,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进一步扩大和规范土地流转,推进种植模式、品种的改变和更新,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以搞好新农合为抓手,在夯实社会保障基础上下功夫。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服务和管理,努力形成“建设看平桥、服务管理看固始”的效应。以弘扬根亲文化为抓手,在发挥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上下功夫。一方面在筹办第二届根亲文化节的过程中,把历史文化的挖掘、现有文化产业化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另一方面在文化搭台前提下,唱好经贸大戏,外引内联并重,内资外资齐抓,促使县域经济发展有新的突破。
淮滨县 完善组织架构。健全县乡试验区建设工作“821”(八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宣传组、督导组,改革试验办)组织架构,完善各项工作机制,群策群力,协调高效,形成强大的试验区建设合力。强化督导检查。修订完善试验区建设考评奖惩制度,做到奖惩有依据、工作有动力、督导有方向、结果有定论。强化扶持服务。明确扶持服务项目,制定扶持服务标准,落实扶持服务效果,形成各级各部门扶持服务试验区建设的长效机制。发挥能人效应。依靠和发挥“能人”作用,当好“能人”的“服务员”,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训、奖励、任用、扶持等留人、用人、聚人的新机制,把广大群众的精力集中到试验区建设上来。推进示范带动。树立“抓县带乡联村”理念,突出示范单位、示范乡、示范村、示范点(户)、示范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集中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向示范乡、示范村、示范点(户)倾斜,在全县上下形成抓示范的强大合力。严格考评奖惩。明确县乡村三级的改革试验目标任务,强化各级各部门的职责,确保任务细化到人、责任明确到人。同时,专项考评结果与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年度考核挂钩。对示范村的考评,实行“村长”、帮扶单位、示范村同奖同罚制度。
光山县 重点实施好“点、线、片、面”联动机制,抓点连线、组线成片、以片促面。点:重点打造100个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示范点,着力培育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有特色、叫得响的新典型,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线:串联示范点,建设示范带,打造“精品线”。通过合理布局,突出亮点,重点在312国道及寨新路沿线、南循环路沿线、光马路沿线、光白路沿线,全力打造四条精品线。片:集中连片,扩大示范效应。把县城北片打造成土地流转核心区,把西南片打造成特色旅游核心区,把东南片打造成文化引领核心区,把西片打造成社会化服务核心区,把县城近郊中心片打造成城乡一体化核心区。面:以片促面,全面推广,迅速铺开,在全县形成大改革、大发展的强劲态势,掀起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热潮,争当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先进,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信阳工业城 抓规划,搞好分区。划分三个分区,其中西区定位为综合产业区、东区定位为专业产业区、北区定位为高新技术区。近期重点推进建设北外循环道路,实施“环城道路工程”,形成一个相对清晰的园区框架。抓支撑,培育产业。因地制宜明确不同区域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相关产业,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形成特色,整体推进。一是巩固西区,加快推进一批在建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新的产能。二是发展东区,建设“建材园”、打造“回归园”、“化工园”和“物流园”。三是盘活北区,围绕一湖一村做文章。抓创新,加快进程。要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一是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一片、一线、一带”的总体布局,拉开京珠高速公路以东、北环以北建设框架,加快集中居住区建设。二是加强村镇管理。运用经济和市场手段,发挥示范村的带动作用,引导和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村镇建设和管理,形成村镇、企业、社会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促进村镇管理上水平。三是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特别是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做到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长期有保障;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做到应保尽保,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
鸡公山管理区 采取“一创二做三建”的方法,做好改革试验区工作。“一创”:创新文化旅游引领发展战略。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力推进金鸡复鸣工程,实施文化旅游引领发展战略。立足“南有博鳌、北有鸡公”的战略定位,以打造国际文化经济论坛基地和世界高端休闲旅游度假区为重点,着力把鸡公山打造成为“中原文化旅游度假的名景、中国文化旅游度假的胜地、世界文化旅游度假的亮点”。“二做”:一是继续加快景区乡村一体化建设进程,做好统筹发展文章。以鸡公山主景区为依托,通过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耕地和林地向大户集聚、人口向城镇集聚、产业向特色集聚,提高城镇化水平。放宽城镇落户条件,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吸引全区60%以上农民向镇区转移。二是做实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机制文章。在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继续扎实做好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的宣传发动工作,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三建”:即建好三个示范村。对每个示范村进行高标准规划,按照兴好产业的要求,针对三个示范村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