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题组

展望2010年,淮滨县委书记李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淮滨的发展已站在新的高位,处于新的起点,肩负新的使命,我们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质量,抢抓发展新机遇,实现发展新跨越。

一是加快综合试验,实现发展新突破。围绕做好“八篇文章”,科学谋划布局,精心组织实施,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人员,切实强化“六个推进”,即推进土地流转上规模、推进金融体制创新上台阶、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上档次、推进特色文化建设上品位、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上水平、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上质量,试出新突破、试出新亮点、试出新路子,再掀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浪潮、群众参与试验区建设的新热潮。

二是壮大工业经济,夺取发展新业绩。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老企业做大做强,盘活企业,盘活资产,为财政提供稳定税源;一手抓新企业发展壮大,为经济发展源源不断输入新鲜血液,提供持续动力。坚持发展非公经济,充分发挥非公经济在发展产业、吸纳就业、带动创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建好各类民营工业园区,加快固城、新里、张庄、赵集、芦集等乡镇民营工业园区建设,以县带乡,形成良性互动。

三是扩大招商引资,打造发展新亮点。紧紧依托淮滨在长三角、珠三角成立的4个工作站,大力开展亲情招商、外派招商、以商招商;下工夫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政策调优结构,尽快促使香港昊天科技、北京康倍得等高成长性企业落地生根,形成产能;切实优化投资环境,倾力打造服务企业“绿色通道”,靠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发展环境,凝聚人心、吸引人才、吸收外资。

四是推进城镇建设,创造发展新环境。以“六城联创”为动力,以创建和巩固“省级园林县城”、“市级文明城市”为抓手,坚持拓展规模与提高品位相结合、新城开发与老城改造相结合、功能完善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加快县城和中心集镇建设,抓紧完善城镇功能,提高承载能力,使县城和中心集镇成为人口集聚、产业集聚、资本集聚、信息集聚的淮滨“硅谷”。进一步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加大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力度,深入开展经营、环卫、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着力营造安定有序、整洁干净、秀美宜人、宜商宜居的城镇环境。

五是建设三大园区,完善发展新载体。着力完善工业园区。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特色、资源共享的总体思路,将总规划面积7.9平方公里的工业集聚区建成淮滨县高新技术的前沿阵地、对外招商引资的主要窗口和非公经济的重要集聚地。着力续建教育园区。坚持“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的宗旨,通过政府投入、招商引资等多种渠道,筹措3亿多元资金,建成占地1000余亩、可容纳1.5万余名学生的示范性教育基地。着力推进淮河文化开发区。在精心布局淮河博物馆的基础上,启动并建好占地5000余亩,集观光休闲、产业发展、文化娱游、湿地保护等为一体的“走读淮河”项目。

六是切实改善民生,构筑发展新基石。以县三大综合性医院迁建和村卫生室建设为契机,完善城镇医保、新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织就医疗保险的安全网。以城镇低保、农村低保、五保人员供养、弱势群体救助为重点,切实扩大覆盖面,努力做到应保尽保,铸就维护和谐的减震器。以“十件实事”为主,围绕就学、就业、住房、扶贫救灾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把民生工作做细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