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统筹推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态势的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五项工程”和“七项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应该看到,当前我市面临的形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有懈怠,就会落于人后、陷于被动,不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势头难以保持,而且跨越式发展的态势也可能逆转。
实施——
完成好六大任务
目标既定,关键是抓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2010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必须完成“六大任务”——
充分运用各项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保持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必须继续强化企业服务,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明确投资导向、落实投资计划,大力实施“四百投资计划”,即开工建设100个结构调整项目,力争年度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开工建设100个产业升级项目,力争年度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开工建设100个重大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力争年度完成投资250亿元以上;开工建设100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力争年度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扩大民间投资,完善推进机制。继续提高消费水平,着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实施“旅游立市”发展战略,加强与港中旅等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推进河南省鸡公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做好鸡公山国际茶文化论坛的筹备组织工作,带动南湾湖、灵山寺等景区同步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和文化旅游中心,着力推进新县文化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完成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建设任务。继续扩大出口规模。继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继续推动节约集约发展。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强化节能减排、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夯实“三农”发展基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进农村改革。
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构筑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尽快完成具体规划。围绕“五区一中心”的功能定位,将浉河区、平桥区、羊山新区、信阳工业城、南湾管理区、上天梯管理区等作为一个整体,统筹空间布局,尽快完成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力争早日通过省里审批。着力推动集聚发展。突出产城一体、就业为本和产业支撑,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示范区与中心城区和城镇融合发展。推动项目集中、推动产业集聚、推动功能集合。注重创新运作机制。按照统筹协调、运作高效的要求,突出招商、融资与服务功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工程”,加强中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增强辐射带动功能,确保城镇化率在36%左右。一要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开展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和生活问题。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及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继续组织开展大招商活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实施“对外开放行动计划”,更加富有成效地引进项目、资金、人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锲而不舍组织务实招商,锲而不舍抓好项目落地,锲而不舍推进战略合作,锲而不舍优化发展环境。继续推行外来投资项目无偿代理制,从严落实首问负责制和一周办结制,全面推进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督促检查协调机制,对违反“五禁止”、“十不准”规定的,坚决严肃处理,并上追一级责任,全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大力实施“重点改革行动计划”,力争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文化教育体制改革。同时加快推进收入分配、资源价格、环保收费等领域的改革。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把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大力实施省定“十项民生工程”,继续办好“十件实事”,确保民生投入有较大幅度增长,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尽管2010年还将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但通过2009年的打拼,我们不仅赢得了保增长的胜利,取得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更赢得了战胜任何困难的信心。我们相信,新的一年会有新胜利!采访中,各县区及市发改委、市财政等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