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 辉 申玉光 王 俊)2009年麦播之后,息县在全县规划实施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粮食产业类、农业综合开发、农村饮水安全、坑塘改造、小水库除险、机电灌站整修配套、南湾灌区支斗渠整修、打井配套8项重点项目工程。截至2010年1月中旬,已完成除险加固小水库1座,新挖、改造坑塘203口,维修配套机电灌站8处,新打机井595眼,新挖整修排灌沟渠270条460公里,配套桥涵闸建筑物1100座,解决了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共完成土石方261万立方米,工日156万个,超额完成了计划工程任务。
国家投资项目规模大,投入多,拉动效果明显。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粮食产业类项目,国家投资800万元,共新打机井40眼,建井房40间,硬化渠道28.52公里,疏浚排涝沟渠18公里,发展和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惠及农民群众1.5万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投资902万元,配套建筑物808座,新打机井200眼,改造中低产田2.4万亩;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打深井3眼,建水源点3处,铺设供水主管道30200米,解决了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群众自办项目标准高,质量好,政府满意,群众欢迎。该县南湾灌区支斗渠整修工程,共整修干、支、斗渠8条,长41.8公里,完成土方14.5万立方米,完成工日7.6万个。坑塘改造工程,在20个乡镇,新挖、整修坑塘203口,以群众出资投劳为主体,由县乡领导和县直单位承包负责。机电灌站整修配套工程,共整修电灌站8处,整修干、支、斗渠14条、长41公里,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
责任明确,奖惩严明,措施到位。该县实行县、乡领导和县直单位承包水利建设工程责任制,分包到人。目前,落实到位的坑塘共203口,渠道整修20条。县委、县政府成立了4个督导组,分片巡回督察。整合涉农项目,使涉农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县财政累计投入补助资金205万元,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奖励和补助。各乡镇也采取不同的奖励机制,支持民营水利的发展,目前县、乡已投入奖补资金460万元。发挥农民群众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吸纳社会资金1100万元兴办水利。同时,落实管理责任,积极推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