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童
45岁的王海霞是息县城关镇的老居民,她最难为情的是自己一家20年来一直租别人的房子生活。因为文化程度低,又没学什么手艺,他们夫妻只能做些泥工和扫街之类的体力活,收入微薄,还要靠政府低保才能度日。
2010年春节对王海霞一家来说是不平凡的,他们将第一次在自己的房子里迎新年。
“感谢政府,当官的没有忘记我们这些穷人。”王海霞说,“我原想这辈子是买不起房了,现在你看,这套房子才30000多块钱,我什么心都没操,搬进来就能住。”
王海霞说的是她3个月前经县住房保障办公室买到的一套廉租房,有将近60平米,够她们一家四口住。而和王海霞一样在廉租房里过新年的还有陆续搬入的一百多户居民。
和每个地方一样,中国的大小城市也有自己的“贫民窟”——棚户区,王海霞一直租住的地方南街就是息县典型的棚户区,不过从2008年起,人们就再也见不到这些棚户区了。这一年,息县有3个廉租住房项目批复立项后开工建设,共计可建成廉租房1250套。
夏景是和王海霞隔楼相望的邻居,她们家庭情况相似,一起搬进这个小区。这几天她在置办过年的各种吃食,阳台上挂的是腌制的鸡子和腊肠,她正在蒸馒头。她说:“这下住得宽敞了,年货也有地方放了。不像以前,住得窄小,年货都没处放,因为总是没房子,也不敢多花钱。”
小区里到处都还在施工,有十几幢楼房正在紧张的建设,地面上工人们在忙着修路和植树,他们都在努力使这个小区在新年里多一些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