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方慧玲) 专用垃圾收集车将垃圾运至压缩基坑,工作人员操作液压设备将垃圾挤压,松散的垃圾体积立即大大缩小,同时垃圾液被挤出,排入污水处理池,压缩过的垃圾再由密闭的垃圾自动装卸车统一运送到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是记者日前在淮滨县城关镇建设街一个新建的垃圾中转站看到的。像这样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去年我市一次性新建了67个,覆盖了全市所有的建制镇。
为推进“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环境卫生质量,2009年我省为全省874个建制镇各配建一套生活垃圾收集、压缩、中转和运输系统,其中为我市配建的垃圾中转站项目共计67个。此次配备的设施主要包括:小型垃圾收集车辆、地埋式垃圾收集压缩箱、工作间、沉淀污水收集池和垃圾自动装卸运输车。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通力协作下,目前我市所有建制镇的垃圾中转站已全部建成,各种配套设备全部到位。
据了解,该项目前期由市建委负责,后调整至市公用事业局。项目施工过程中,该局及时开展了项目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调研,收集了各县区的意见、建议,为项目建成后顺利投入运行、转入规范管理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我们镇的垃圾中转站早就建好了,但现在还没法启用,因为经费没有落实,另外压缩过的垃圾还要送到县垃圾处理场,这得等县里统一安排才行。”光山县白雀园镇镇长张明友坦言。据悉,垃圾中转站的运营经费由各县区负责,由于我市经济欠发达,各级政府财力有限,目前只有淮滨县城关镇、平桥区明港镇等极少的几个镇垃圾中转站投入了使用,绝大部分还没有启用。“下一步,我们将建议由省级财政根据人口、垃圾量、运输距离等,对各镇生活垃圾中转站运行实行经费补助,确保垃圾中转站正常、规范运行。”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市公用事业局有关负责人说:“在今年的建制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项目建设中,我们将统筹考虑,及早安排,积极推进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进程,早日实现‘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模式,为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