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月11日至12日,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县区、市管各管理区开发区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试验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督导。从督导的情况来看,各县区、市管各管理区开发区迅速行动,及时召开不同形式的会议,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09年工作成绩、规划部署2010年试验区建设工作任务、研究制订试验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的方法措施。现分三期对我市各县区、市管各管理区开发区2009年度工作总结、2010年目标任务和制订的具体措施情况进行通报。
浉河区
该区抓特色,找准试验区建设的落脚点,把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组织同特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2009年,该区茶叶种植面积已达40万亩,产值22.6亿元。抓创新,找准试验区建设的突破点。一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成立全省首家金融服务大厅;发展农户资金互助组织27家,资金总额近亿元;组建了担保总公司,担保基金总额1.56亿元。二是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机制。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总社,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330家,有社(会)员4.6万人(户),农民入社率达35%。三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林权交易服务中心。截至2009年年底,通过林权交易服务中心,浉河区共交易林地31万亩,交易金额6319万元,协调金融机构贷款6200多万元。抓统筹,找准试验区建设的着力点。抓规划统筹、产业统筹、服务统筹、建设统筹。目前,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54%。抓联动,找准试验区建设的爆发点。营造各类人才到农村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去年,浉河区新招聘大学生“村官”87名,引进茶叶专业硕士生8名,为农村教育卫生部门补充专业技术人员157名。
潢川县
土地流转坚持“四个依托”,流出了特色,转出了活力。一是依托华英养殖再造工程,新增5000万只华英鸭养殖工程,建设33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带动土地流转1万多亩。二是依托万亩花木精品博览园项目,建设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花木生产基地,推动了万亩土地大流转。三是依托公司化运作,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流转土地10万亩以上。四是依托能人大户,全县有1200多个能人大户、创业人才牵头组建合作社和经济实体,带动土地流转面积30万亩。金融创新创出“五个第一”,创活了存量,创出了财力。一是金融机构存贷款比处于全市第一位,存款比达121.5%,增幅一直位居全市首位。二是创出了第一个“金融机构+公司+农户+保险”的金融产品,县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在养殖小区建设中,联合推出“四位一体”的信贷模式,为养殖户贷款580多万元。三是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村级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省、市银监部门以爱国村为试点,规范操作,社员入股资金达2000多万元。四是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五是出台了全市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办法。文化引领围绕“三篇文章”,引领了发展,引出了魅力。一是围绕“让华英富庶潢川”做文章,二是围绕“让水城花乡秀美潢川”做文章,三是围绕“让黄国文化光大潢川”做文章。组织创新推进“四个一批”,创强了基础,创出了动力。跳出常规,打破界限,采取集中升格一批、集中联建一批、集中新建一批、集中整合一批的方法,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到合作社里,建到专业协会里。新建“两新”党组织已达85个,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有力推动了试验区建设。
息 县
该县城乡一体化亮点纷呈。坚持因地制宜、群众自愿、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初步探索出“群众集资联建、市场开发带动、成功人士回归开发”等建设模式。2009年年底,全县110个新村已开工建设,其中初具规模的48个,现已入住居民6900户,全部建成后可入住居民12620户,可复耕土地1.2万亩,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图景正在逐步展现。金融改革成效显著。一是积极发展投资担保公司。已成立3家投资担保公司,总注册资金达1.3亿元,累计担保总额达6200万元。二是大力发展乡镇村级资金互助组织。已发展资金互助社23家。三是鼓励金融部门支持试验区建设。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当年新增贷款存贷比达到70%的金融机构。合作组织发展迅猛。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带动全县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县委、县政府和农机部门已拿出34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机合作社上档次、上规模,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重点扶持17个基础较好的农机合作社。目前,该县有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进入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50强行列。社会保障开创新局。全县324个村卫生室已全部建成,实现了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全面覆盖。全县新建、改扩建和完善乡镇敬老院37所,集中供养对象1960人,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40%。
南湾湖风景区
该风景区产业形态逐步走向多元化。注重发挥近郊农村独特的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和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引导经营者在“农”、“家”、“乐”上下工夫,初步探索出一条依托景区、服务旅游、富裕农民的农村改革发展之路。土地流转机制逐步运行。及时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立足实际,大胆探索,积极促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园、大棚蔬菜、“农家乐”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实现了以土地流转促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土地流转良性循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壮大。立足特色办产业,依托载体完善产业链,不断辐射和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已建立了“农家乐”产业总协会、山泉生态种植合作社、天成生态养殖合作社等10多个专业合作组织,形成了一业一特色、一业一龙头、一业一组织、一业多功能的产业链。
潢川开发区
该开发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上有了突破性进展,农民新村呈现出“规模大、功能全、公共设施配套、居民生产生活保障完善”的特点。规划得到了统一。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类实施”的原则,完成了安置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总体设计与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了完善。对安置区内各主次干道进行了全部硬化,供排水管网按城镇标准全部进行了配套。居民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配备了专门的卫生队员,修建了垃圾池、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定期对生活区垃圾进行清运处理,从而使生活区的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居民公益事业有了较大提高。建成了一个集幼儿园、小学为一体的安置区学校,解决了安置区适龄儿童的上学难问题。居民社会保障得到加强。安置区内所有居民全部转为城镇户口,全部纳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代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以产业集聚区为带动,以物流产业为载体,以服务、加工运输为主导的安置区居民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