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博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夯实‘三农’发展基础。”同时强调,今年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要向纵深推进,重点突破。
[4个差距]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对于夺取应对危机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项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几年,我市的农业自己与自己比,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是客观现实。但是,拿我市的农业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农业相比,与山东、豫北等地的一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较高的市相比,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明显的差距,这也是客观现实。要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必须正视这些差距,有的放矢,迎头赶上。
理念的差距:在我市一些干部群众的头脑中,还存在着不少影响和制约农业发展的理念问题。有认识不清导致重视不够的问题,认为发展农业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抓不出GDP,认识不到发展现代农业与发展二、三产业是有机统一的,没有真正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谋划、来加强、来推动,把农业等同于落后;有思路不明导致办法不多的问题,在完成任务中因循守旧,固守老经验、老办法,就农业抓农业,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亮点不多,办法不活;有胆略不大导致步伐不快的问题,死守“一亩三分地”,安于现状、小富即安、富而求稳,不愿担风险、经风雨,不敢闯市场、创大业。
产业的差距:我市农业在竞争上大而不强、结构上大而不优、机制上大而不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产业化程度上的差距。农业产业化经营本质上是农业组织、农业企业和农业个体等农业主体的经济利益一体化,我们的产业化程度低,缺少产业龙头,农业主体各自为政,既形成了不了规模,也形成不了市场;反过来,因为失去了市场支配权和选择权,导致成本高、收益低、规模小、风险大。产业化的差距是我市农业的根本差距。
品牌的差距:农业有没有附加值,靠的是深加工,是科技含量;农业有没有更大的附加值,靠的是品牌意识、品牌开发和品牌经营。我市主要差距在三个方面:品牌意识上“有品无牌”。大量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因为缺少品牌意识而进入不了市场,更进入不了高端市场、高利市场。品牌开发上“重品轻牌”。在产品深加工上我们也在做,但因为没有形成系列品牌,一直在单一产品品牌上徘徊,没有产业的品牌。品牌经营上“卖品不卖牌”。不是不愿卖牌,而是大多数农产品无牌可卖。
创新的差距:固本强农,产业是支撑;农业发展,创新是引擎。我市农业创新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依然差距很大,亟待“补课”,亟待改进。这种差距主要集中在科技、政策、机制、服务等领域。在科技创新领域,步伐不够快;在政策创新领域,力度不够大;在机制创新领域,活力不够足;在服务创新领域,办法不够实。
[4大重点]
今年,我市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主要有四项重点目标。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认真实施“粮食面积稳产保收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我市粮食核心区建设,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110亿斤以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出抓好高标准粮田和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提高良种良法和农机作业覆盖率,稳步增加粮食单产。依法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支持发展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支持开展农业保险,增强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兑现农民种粮的各项补贴,认真执行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和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提升油料产业,继续保持“双低”油菜生产基地面积稳定在280万亩,优质花生面积发展到80万亩,油茶面积发展到35万亩,油料总产稳定在65万吨以上。全面实施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抓好畜禽良种工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饲草饲料综合开发利用、畜产品精深加工,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等6大工程项目建设,确保肉类、禽蛋总产稳中有升。(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