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余 涛)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中,息县把城乡一体化工作作为全力推进的重点,突出规划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就业保障一体化,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目前,该县新村建设全面开花,已有20个乡镇的110个新村开工建设,其中初具规模48个,现已入住6900户,可复耕土地1.2万亩。城乡一体化让该县农民乐开颜。
据该县试验办副主任徐成义介绍,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该县首先确定了“12345”的长远发展思路和规划。这个规划就是突出一个县城“中心城市的地位”,围绕大广高速公路、宁西铁路“两大交通轴线”,以产业集聚区、火车站新区、濮管建材区为“三大支点”,以路口、杨店、项店、小茴店四个“先行乡镇”为带动,全力构筑以淮南八里岔、曹黄林、关店为主的小香瓜、葡萄经济作物示范区,以城郊、城关蔬菜生产为主的现代绿色生态示范区,以106国道沿线乡镇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区,以北部弱筋小麦生产地区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淮河沿线为主的林木生产生态集中区的“五大板块”。
在新村建设中,该县主要以经济发展型、村庄优美型、自然生态型和特色文化型4种类型为模本,大力实施文化教育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和为民服务工程,完善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公共服务网络,提升新村的公共服务功能。在已建成的新村中,道路、饮水、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养老院等公益性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此外,该县加快推进城乡医疗、养老、社会救助等保障制度的全覆盖。全县324个村卫生室全部竣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8%,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达3.1人,新开工建设敬老院41所。对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做到即征即保,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年年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