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生猪调控预案实施一年成效显著,预计春节前生猪价格可能因节日因素小幅上涨,节后将进入正常状态下的小幅波动。

为稳定生猪生产,经国务院批准,2009年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商务、农业、工商、质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快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一年来,相关部门认真执行《预案》,为稳定生猪市场价格、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缓解了生猪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去年春节后生猪价格持续快速下跌,5月初反映生猪盈亏状况的猪粮比价跌至6∶1的平衡点之下。6月份国家适时启动《预案》,先后采取发布预警信息、在多个库点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开展生猪冻肉收储等措施后,生猪价格合理回升,猪粮比价在6月下旬回升至盈亏平衡点以上,之后半年多保持平稳。从历史经验判断,去年9月份原本是本轮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的谷底,之后才会进入上涨周期。而由于国家适时启动了《预案》,避免了生猪价格的深度下跌,有效地缓解了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

二是促进了生猪规模饲养发展。2009年5月份,猪粮比价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生猪饲养出现亏损。6月份启动收储后,猪价有所回升,规模户生产出现盈利。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成本调查,2009年5月份规模户出栏每头生猪平均亏损18.44元。市场调控后,随着猪价的回升,6月份规模户出栏每头平均盈利23.16元。这对调整生猪饲养结构、推动规模饲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探索了农产品市场价格调控新途径。《预案》以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为原则,初步解决了政府调控生猪的时机、力度等重大问题,推动了宏观政策的规范化、常态化。这是运用预案方式,综合采取相关措施调控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有益探索。

四是形成了部门协作配合的有效机制。生猪市场调控涉及多个部门,在《预案》的起草和制订过程中,有关部门之间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协调、会商,就《预案》具体执行达成了共识,并针对市场可能出现的波动,提前确定了各种层面的会商机制。在市场波动需要采取措施时,各个部门都能按照《预案》规定快速行动,确保了《预案》各项措施的迅速落实。

另据农业部监测,2009年11月底,全国生猪存栏4659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870万头,分别比年初微增了0.7%和0.2%;能繁母猪占全部生猪存栏的比重为10.5%,仍略高于正常水平。受生猪生产供应充足影响,预计春节前生猪价格可能因节日因素小幅上涨,节后将进入正常状态下的小幅波动。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预案》相关执行工作,及时研究生猪生产和市场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市场稳定。

(姜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