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题组
始建于元代的古息州州衙谯楼是息县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以谯楼为中心兴建的谯楼广场是息县城关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晨光熹微,老人们在这里舞剑练扇,活动筋骨;华灯初上,年轻人在这里翩翩起舞,愉悦身心;每逢周末,孩子们在这里溜冰嬉戏,挥洒童趣。温馨和美、其乐融融的场景与谯楼上“政通人和”的匾牌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百姓安乐、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这正是今日和谐息县的缩影。
“要发展,必先和谐;唯有和谐,发展才能持续、长久。”谈及息县的和谐发展,县委书记张富治开宗明义。
今年以来,息县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以民为本”,在实施民心工程中体现和谐,在发展社会事业中构建和谐,在文化活动的兴起中催生和谐,在全县上下奏响了和谐曲,刮起了和谐风。
廉租房建设是息县县委、县政府2009年的“十件实事”之一,也是息县今年的一大民生工程。
“为了让困难群众及早住进新房,我们千方百计争取资金支持,在保证住房质量的基础上,抢天夺时,加快进度,目前,前两批465套廉租房已经竣工。”说起廉租房建设,张富治的爱民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不仅要让困难群众住上新房,而且把廉租房建在县城最好的地段,紧邻息淮路和五一水库景观带,风景优美,出行便利。”张富治说,“为了让家庭最困难、住房需求最迫切的群众最早住上新房,息县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本人申请、居委会初审、城关镇政府审定、县住房保障办复查和公示程序之后,筛选确定了159户无房户和人均住房面积不足8平方米的住房困难户,按照租售并举的方式对已竣工的首批105套廉租住房进行现场抽号分配。大批量公开摇号分配廉租房,在全市是首例。此举让息县的廉租房分配无杂音。”
“稳定必须在经济发展中谋求;和谐必须在干事创业中构建。”张富治说。为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息县创新干部选任方式方法,确立缺位即公选的选人理念,真正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使干部公选实现常态化。“2006年以来,我县共举行了6次公选,有159名干部脱颖而出,得到任用,占同期提拔科级干部总数的81.54%。”张富治的语气里透着自豪,“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为一些有思想、能干事的年轻干部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激发了活力,使‘务实重干’在全县蔚然成风。”
“抓信访、促和谐”是息县的又一亮点。曾经,息县“上访大县”的帽子一戴就是15年;而2009年,息县县委书记张富治被省信访局推荐为全国50位重视并抓好信访工作的先进县(市、区)委书记典型。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去年1月至10月,息县县委书记、县长共接访344起1981人次,阅批群众来信459件。
“群众来上访,一是有诉求,二是对党委政府信任,深怀恤民之心是化解民怨的法宝,”张富治说:“我们坚持‘变堵为疏’,探索建立了信访评估、‘信访热榜’、一周清、三色督办令等制度,在河南省率先出台了《信访稳定责任追究办法》,形成了大信访的新局面,及时有效解决各类上访问题”。
政府亲民,百姓安乐;科学发展,和谐共生。县委书记张富治的亲民情怀让我们相信:和谐之花在息县大地一定会更加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