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夏宗明 钱洪波 虞 静)“你可别小看这文化大院,在这里即锻炼身体又长见识,咱们村的群众都愿意来!”新县苏河镇新光村党支部书记钱运长指着来来往往的群众,高兴地说。

2009年以来,新县多方筹措资金250多万元,相继建成了千斤乡大吴湾村、八里畈镇南冲村等51个农村“文化大院”,新建千斤、周河等9个乡镇综合性文化站和20个“农家书屋”。各个文化大院场地宽敞、环境优美,图书杂志、电教设备、娱乐体育器材等设施齐全。全县基本实现了广大群众开展文娱活动有场所,基层干部传播法律政策有平台,弘扬先进文化有载体。

如今,新县依据农村和农民实际,把农民的“健身”与“健脑”、“找乐”与“致富”紧密地结合起来,“文化大院”的职能作用得到了最大发挥。

文化大院已成为新县广大农民愉悦身心的“精神乐园”。群众在这里自演、自娱、自乐,不但满足了自身的精神需求,而且孕育出了杨摆柳农民艺术团、秧歌队、腰鼓队、舞龙队等24个民间艺术团体。

文化大院还成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致富信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播种机”。在这里,有关部门利用阅览室、科技夜校等,采取聘请专家讲课等形式提高农民科技致富本领,使新县7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一门至两门以上的实用技术,涌现出了一批“科技示范村”和“科技示范户”,在他们的带动下,一大批群众迅速走上致富路。

文化大院还是化解农村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稳定器”。该县各村党支部以文化大院为课堂,组织群众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开展移风易俗婚育新风教育,设立政务公开栏,组织民调会、治保会等,解决矛盾和问题,有效地稳定了农村的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