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的牌匾、店名是抓住顾客的第一要素。如今,店名也玩起了个性。记者近日留意了一番街头店面,发现各种新颖独特、妙趣横生的店名遍布大街小巷,比较抢眼。
昨日,记者沿市解放路、市北京路、市建设路等路段观察发现,很多商店利用谐音、成语、网络流行语等内容取名,以求标新立异。
市民权路一家小吃店叫“江湖翅客”,木质仿古装修还真有点古代江湖的味道。市解放路一家服装店取名“依衣不舍”,另一家则取名“诱货”,把店主对自己商品的自信和言语的机智表现得极其爽快。家具店叫“迈得豪”,谐音“卖得好”;饰品店叫“玩美”,符合学生的口味;“一剪梅”变身“一剪美”,成了理发店名;餐馆“鱼咬羊”将“鲜”字拆开,醒目又形象;昔日还珠格格的闺房“漱房斋”如今卖起了北京布鞋,不得不让人赞叹。此外,诸如“星期8”、“黑店”等另类店名也比比皆是,店主们为了取个极具个性的名字真是绞尽脑汁。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门店的招牌要抢眼不能仅靠猎奇,使用谐音也要“谐”得有谱,尊重文化传统和社会的价值取向。除了把店名叫响,还要在门店的整体形象和商品特色及服务上下工夫,才能真正抓住顾客的心,让店名变成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