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光明)近年来,光山县按照农民实用、农业急需的要求,积极推动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向纵深发展。目前,全县已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250处,完成2980处,完成土石方610万立方米,完成投资2.1亿元。其中渠道整修120条320公里,硬化渠道130公里,新建整修万方大塘、门口塘、浅塘、碟子塘810口,新修改造电灌站45处,工程建设后有效灌溉面积13.1万亩,建设旱涝保收田3.4万亩。

在推动渠系塘坝开挖建设中,光山县一方面捆绑水利、土地整理、财政扶贫、农业综合开发、油菜基地、以工代赈等涉农水利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对田间渠系工程进行开挖硬化。弦山街道办事处的龚寨、大张、杨墩等7个行政村通过实施土地整理水利项目,完成硬化渠道78.84公里、硬化排水沟34.72公里、桥涵87座,建提灌站11座、斗门752座、拦水坝4座、大塘15口,总投资2690万元。工程任务完成后可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斛山乡张棚、赵岗两个行政村,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渠系、塘坝整修水利项目,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开挖整修沟渠31条13公里,硬化渠道8.7公里,新建、扩建大塘22口,新建、整修电灌站6座,总投资700多万元,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另一方面,县乡两级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自力更生投入修渠筑塘水利建设,寨河镇钱寨村张高头电灌站由于年久失修,漏水严重,电灌渠道长期不能使用,该镇引导全体村民按照“4+2”工作法,自愿捐资、筹资12万多元,整修、硬化该电灌渠道2公里,使3000亩农田恢复了灌溉效益。

为助推农村浅塘、碟子塘的改造建设,光山县在2008年出台大力发展民营水利意见的基础上,2009年出台了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以奖代补的意见,有力地调动了乡村干部和农民修渠筑塘的积极性。乡(镇)村两级组织,依据这个意见,认真组织引导村民按照实用的原则,积极进行门口塘、浅塘、碟子塘的改造。统计资料表明,去年入秋以来,全县改造坑塘810口,其中用块石或砼护砌的万方大塘262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