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回眸不寻常的2009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所表现出的信心、决心和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从险象环生、决战危机到柳暗花明,再到恢复增长、平稳发展,去年我市经济运行的轨迹,让人感慨良多,一句话: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市,只有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只有在提升上加大力度,才能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
举凡能跻身发达行列的国家或区域,大都有过一段加力发展的创业历程。从这个角度来说,具体到信阳,我们能否在中部崛起中当好生力军,建设魅力信阳,重中之重是要千方百计加力提升。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了提升,要求思想更解放、机制更开放、运作更科学、领导更清醒。
首要是提升速度。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市三次党代会目标的关键之年。要实现“三大跨越”、“三大建设”的任务,必须咬定目标不放松,锁定发展大提速。我们的增速定为13%以上,高于省里3个百分点,这是市委的决策,是经过科学测算的,是要确保完成的发展大目标。各县区要对照这个增速,科学测算,抓好落实。核心是提升质量。提升质量务必要从提升项目建设的速度、规模、质量抓起。去年之所以在危机面前实现逆势上扬,与我们一直密切跟踪重大项目建设是分不开的。今年,市委、市政府又研究了一批项目,重点是实施“四百投资促进计划”,即全年要实施100个市重点项目、100个重点工业项目、100个招商引资项目和100个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在建的重大项目和今年新上的这批项目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支撑,项目落实的质量将决定着我们全年发展的质量,我们必须统筹运作好。
其次要提升规模。工业一直是我们的短板,缩小工业发展差距,实现由工业小市向工业大市跨越,希望在产业集聚区上。提升规模是针对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具体要求。因此,今年的经济工作重心之一,就是要聚焦产业集聚区。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信阳调研时,重点强调了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重要性,肯定了我们将重要工业项目集中在工业城的做法,节省了大量的成本。但从全省来看,我们的产业集聚区规模小、项目少、环境不够好,差距还很大,导致吸引力不强、竞争力不大、进驻率不高。今年,全市15个产业集聚区都要抓住省委即将开展产业集聚区建设升级竞赛的政策机遇,积极掂量、超前谋划、极力争取,坚决把集聚区的规模和质量提上去。
再次要提升效益。对农业而言,现代农业的本质就是效益农业,提升效益尤为关键。我们的粮食生产这几年形势很好、很喜人,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茶产业提升的空间更大。卢展工书记在信阳调研茶产业园时指出,信阳茶产业的面积还不够大,产量还很低,产值比重小,企业规模不大、品牌不多,茶产业的提升空间非常大。信阳的夏秋茶生产要走出去,发展外向型的红茶品牌。所以,农业等部门和行业都要从提升效益上下工夫,切实迈出农业从大到强的坚实步伐。
世界在发展,河南在变化,信阳在进步。我们要摸清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力求在提升上加力、在改革上加力、在招商上加力、在创建上加力、在统筹上加力,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咬定发展不放松,重在加力做实功,我们一定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