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殷 英)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淮河源生态资源,1月7日上午,我市召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援助淮河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启动暨管理研讨会。国家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发来贺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广胜,市政协副主席熊静香,市长助理杨六栓出席会议。

淮河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计划总投资1308万美元,实施期限为5年,涉及我市10个县区及南阳市的桐柏县,重点在我市商城县、罗山县、浉河区、光山县和新县5个县区进行示范点建设。该项目的任务是保护和建设淮河源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确保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

会上,来自国家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中国农科院、省财政厅国际处、省环保厅生态处的相关领导和国内外专家,就淮河源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方法、途径等,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讨。

李广胜在讲话中指出,我市高度重视淮河源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建设,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发展有机农业、防治污染等措施,就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等殊荣,为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淮河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的启动实施,是我市的一件大事,对促进我市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建设淮河源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维护淮河流域生态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就更好地推动项目的开展,李广胜要求,项目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加强对淮河源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淮河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保障体系,尽快完善综合协调、部门联动的体制机制,统一部署,密切配合,加强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各项目实施单位要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防治力度,加快项目示范点建设;加大投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淮河源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确保项目组织机构健全,所需人力、资金、物资按时到位;学习和借鉴各方面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宣传,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淮河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