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市委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统筹兼顾,符合信阳实际,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动员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推进魅力信阳建设、实现信阳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迎难而上,科学应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金融危机对我市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未完全消除,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虽然对今年工作有影响,但不能阻挠我们建设魅力信阳的前进步伐。正如省委书记卢展工到我市调研时指出的那样,信阳的发展已具备了好的趋势、态势和气势,这些趋势、态势和气势的蓄积就是经济发展的势能,这些势能就可以一步步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动能。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这些势能,乘势而上,信阳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春天。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对于夺取应对危机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意义十分重大。要完成这些任务,我们就要准确把握今年经济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持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主要任务,统筹推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态势的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五项工程”和“七项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贯彻这个总体要求,就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发展态势,凝心聚力,不遗余力地加快信阳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回顾信阳近年来的发展,我们遇到困难不回避、不推拖,敢于较真碰硬,从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正是靠着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拼劲和干事创业的激情,信阳的发展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有了今天“一个比较好的态势”。“三分实力,七分士气”。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只要我们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当实干家,不当评论员,坚持在不争论中发展,在不甘落后中奋起,我们就一定能实现既定目标任务。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要保持弯道超越的发展态势。“弯道超车”的理论告诉我们,在弯道上的竞争才是决定胜败的关键。经济发展如同赛车和长跑比赛,相当程度上竞争在弯道,机会在弯道,精彩在弯道,决胜在弯道。面对宏观经济形势转折、转型、转轨、转机的这个“弯道区”,如何增强驾驭经济发展的本领,时代赋予了我们庄重的考卷。实现超越,光有激情、目标和胆识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和行动。谁在这个弯道上转得及时、转得坚定、转得有效,谁就能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健步如飞,更好更快。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要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只要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坚持重实际、查实情,说实话、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真正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工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到促发展上,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就一定能达到。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还要始终保持崇高淳朴的为民情怀。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之首,常思为民之责,常做利民之事,继续坚持每年兴办十件实事、集中解决民生问题、审批群众来信常态化等行之有效的办法,下大力气办好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的好事实事,建设魅力信阳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已定,任务艰巨。各级党委和各级政府要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和部署落到实处。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锁定发展大提速,紧紧抓住我们已经积蓄的势能和动能,乘势而上,乘势加力,把这种势能和动能迸发出来,我们就一定能书写魅力信阳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