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车市,在“全线断货”中走向尾声。这对去年车市的预测者来说,无疑是个巨大嘲讽——一年前,国内车市一片悲观,除了比亚迪放出要销售翻番的豪言外,其他最为乐观的北京现代也只是做出了10%左右增长的谨慎预期。

市场正是在悲观中,给所有企业一个措手不及,汽车企业生产线2009年全部满负荷运转,从去年上半年国家刺激政策出台起,每家企业都逐月增加生产,但市场的需求一直超过企业市场预测。到2009年年底,像北京这样的大市场,数十个品牌,近千家汽车经销商,几乎都提不到现车,大家把2009年的汽车市场表现称之为“被井喷”。

与去年悲观中的谨慎预期不同,“被井喷”背景下,厂商开始乐观预期今年,现在还没有听到10%增长速度以下的预期。大家表面上对今年的预期都说在15%左右,但主流的厂家,基本上都认为自己完全能超越这个行业平均水平,管理层心中的期望目标,甚至超越了2009年的市场表现。有乐观的声音认为今年国内汽车销量可能会突破2000万辆,一股“大干快上”的狂风迎面而来。

但仔细分析,2009年的汽车市场表现,主要是由政策刺激、二三线市场启动,以及之前市场预计不足,客观上刺激了喜欢“买涨不买跌”的国内消费者的购买欲。现在,政策的刺激预期远不如市场预期。之前市场流传的信息是加大汽车刺激力度,但在“被井喷”中,政府选择了稍微减弱,而不是加大,并且这样的力度在终端的销售上,能够起到的实际作用非常有限。二线以下城市的消费力,2009年释放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城市务工人员返乡关系密切,随着金融危机影响式微,这些带着钱和技术的务工者重新返回城市,二线以下城市的销售,可能不会像2009年一样“井喷”式增长。

影响深远的可能还不是这些理性的分析,而是更为感性的乐观预期,造成市场持币待购。可以预见的是,2010年将是国内汽车企业产能集中释放的一年,去年由于生产准备不足,众多企业产能没有足够释放,这些企业把希望都寄托在今年;再加上市场整体乐观预期,今年市场销售压力不言而喻。销售压力如果通过“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传导到终端销售上,可能就是持币待购。(年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