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陈峻峰先秦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研讨会现场。本报记者 姚广义 摄 |
![]() |
![]() |
“以个性化的结构方式和叙事风格,镌刻铁血时代人物历史性情;在瑰丽的汉语言的愉悦中,重现先秦精神辉映的生命华彩,表现出作家所审视理解的历史内涵和现实精神。”这是日前在北京举行的陈峻峰先秦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研讨会上一位业内专家发自内心的感慨。
更令陈峻峰和同行们感到兴奋的是,市委书记王铁、市长郭瑞民发去贺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张春香亲临研讨会。
对陈峻峰先秦历史题材文学系列作品出版和研讨会在京举行,市委书记王铁予以高度评价:“陈峻峰以他生活和深爱着的信阳本土为写作视角,坚韧执著,辛勤耕耘,思接千载,神游八极,纵横捭阖,汪洋恣肆,从历史叙事和文本创新两个方面,创作出版了系列先秦历史题材文学作品,洋洋百余万言,全面展示了中国先秦历史的波澜壮阔和先秦精神的绚烂华美,并在其中详细描述和再现了发生在信阳的宏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烂漫鲜活的地域人文和风情,给现实以借鉴和思考,给未来以昭示和激励。”
市长郭瑞民则称赞道:“信阳作家陈峻峰历经多年潜心创作的系列先秦历史题材文学作品,无论是文学的创新意义还是市场的运作价值,都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实践和证明。重要的是,陈峻峰坚持以信阳本土文化为参照,探索自己独有的历史叙事方式和风格,既不失文学自身的审美品质,又提供给了广大读者精神深度的震撼与愉悦,并在一定程度上把中国历史文学写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这不仅是信阳的欣喜,也是河南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一个新的重要的收获。”
与会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张春香说,陈峻峰是信阳本土成长起来的作家,他担任市文联领导职务的同时,一直坚持在业余时间读书,坚持在业余时间思考和写作。尤其近年,以其不懈的勤奋和刻苦,完成了先秦历史题材系列文学作品的创作,先后在大陆和台湾地区出版发行,受到广泛的好评和关注。洋洋百余万字,不仅全面展示了中国先秦历史的波澜壮阔和先秦精神的灿烂华美,且详细描述和再现了发生在信阳的宏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同时在历史叙事、文本架构、语言创新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既难能可贵,又可喜可贺。
张春香说,近年河南提出文化强省,提出在经济建设中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陈峻峰先秦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相继出版、研讨,需要我们回去后认真宣传和总结,让人们来学习、来认知其作品的价值,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和影响。因此,陈峻峰先秦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研讨会在北京的召开,对于信阳来说,这不仅是信阳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
座谈时,各位与会的业内人士纷纷发言。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胡平说,河南作家陈峻峰,近年来以先秦历史为题材,先后创作出版了长篇散文《寻根问祖——华夏文明起源的诗意遥想》、《铁血战国——激荡时代的性情人物》和长篇小说《我在两千年前混来混去——春秋纪事》,共计120多万字,并在台湾地区同时出版发行。陈峻峰不仅探索文学视角下的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历史叙述方式方法,而且还兼顾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在接近读者和赢得读者等方面,都获得了多方的好评,并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人们认为,陈峻峰在文本创新、体例架构、知性叙事、在场视角的运用和汉语写作的体悟等多个层面,都有新的尝试,值得分析。这是当下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一个新的值得重视和讨论的收获。
“过去没有接触过陈峻峰太多的作品,”《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非常坦率地说,“这三本书送来的时候,我是随意挑选了一本《寻根问祖——华夏文明起源的诗意遥想》来读,想看一下陈峻峰写作的历史是个什么样子的体裁、类别、表达。读完之后,有很多的感触。峻峰的这本书写的也不是现在的那些所谓‘国学热’范畴的国学,也不是现在那种‘历史题材’的历史文学作品,是一个人类初期的——按作者自己说是‘诗意遥想’的笔法来书写中国最早期的文明史。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新鲜的题材类别,因为这个题材起码在文学领域过去是很少有人敢去触及的。”
阎晶明说,“我在阅读《寻根问祖》时,感觉到作者在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和储备工作,写得舒展自由,让人深受启发。作者在历史的情境和景象中,信手拈来,信手写来,诗意遥想,挥洒自如,很见作者中原人的性情,同时作者的性格,你也能在文字中有强烈的感觉。峻峰涉足了一个非常新鲜的天地,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涉足的,尤其在当前那种所谓‘轻松’的或者‘通俗’的‘国学热’的一种背景下,有像峻峰这样有扎实史学背景和历史知识,又生活在中原地区受中原文化长期熏染和影响的作家,给我们奉献了那么多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作家邵丽在研讨会上说,陈峻峰在我们河南是一位有分量的作家,无论他作为诗人、散文家,或者这些年又创作出版了系列先秦历史题材文学作品,都在河南有着广泛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峻峰是我们河南作家的朋友,几乎是所有人的朋友。正如刚才阎晶明先生所评价的,他保持并张扬了他的真诚、潇洒的性情和自由,是大真诚,大自由,大性情。包括他的做人,包括他的写作,以及他叙述的方式和呈现给我们的文字。
河南省作家协会原主席、作家田中禾句句发自内心:“读陈峻峰的先秦三部书就像听他侃大山,口才凌厉,思维敏捷,时不时冒出的另类观点让人享受到玩一把的快感。看似信口开河,其实是他在阅读中沉积的思考,在即兴讲述中被强化、突显了出来。先秦不好写。不仅要阅读浩繁的典籍,从中理出思路,还要在两千年不断被述说、不断被演义、已经成为传统的长城的围堵中找出新意。它的时间跨度太大,内容太丰富,故事太多,让人眼花缭乱,因而先秦也是一个魅力永恒、神秘无限的文化宝库。《诗经》里的一行诗,《周易》里的一个爻语,《国语》、《左传》、《史记》里的一个细节,都会触发你的灵感,扣动你的想象,把你引入博大遥远的历史时空里去。”
“这三部书不同于近几年常见的历史小说。陈峻峰在三部书里使用了三种不同的叙述手法,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形式风格,给我留下了三种不同的印象。周前部分像文化史话,春秋部分是现代小说,战国部分像历史演义。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中间这一本《春秋纪事》。它对历史典籍的消化运用更成熟,叙述更开放,想象更自由,也更有激情和新意。由于掺入了更多的主观性,使这本书的立场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历史不再仅仅是政治斗争和社会发展史,历史被人性的目光笼罩,具有了亲和力,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使读者能够融入故事,融入历史,历史也就不再遥远。《寻根问祖》这一部在形式上做了精心结构,融会了丰富的经典知识,似乎并没有突破通俗解说上古文化的窠臼,是一部不错的读古散文,无法当小说来读。《铁血战国》是一部用现代语言书写、现代目光关照的演义,有小说的成分,文字流畅,口语化,故事生动,人物有模有样,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看得出,陈峻峰得力于诗歌创作的语言修炼,得力于他对世俗文化、流行文化的思考与把握,也得力于他对网络叙述、网络文化的熟悉。这三部书展示了陈峻峰的学养,也展示了他的文采。语言挥洒,思辨机警,加上网络风格的调侃、冷幽默,给严谨的历史披上了现代时尚的华丽外衣,与近几年的国学热、读史热形成呼应。不拘体例,不泥文体,以轻快的手法玩了一把国学,令人赞叹。”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评论家吴义勤更是给予了很好的评价:“峻峰的《铁血战国》是一部对战国时代的历史进行‘另类’解读的大书。作者以汪洋恣肆的笔墨、纵横驰骋的才情,对战国时代的众多历史人物以一种嬉笑怒骂的语言方式进行了文学的还原和审美的建构,立体地呈现了一个伟大时代波澜壮阔的精神世界与心灵图景。在作家笔下,‘战国’被复活了,那些伟大的英雄、伟大的心灵被复活了,甚至历史本身也得到了复活与重生。”
吴义勤说,这是一部对历史有深刻思索和非凡见解的厚重之书,是一部对历史人物充满惺惺相惜的同情与理解的抒情之书,是一部文采斐然充满语言和文体狂欢意味的文学奇书。作者在散文文体中融入了小说、政论、学术论文等不同的文体,从而形成了文体杂糅狂欢的鲜明特色。
河南省文学院影视部主任、专业作家墨白在研讨会上说,峻峰以诗人而著称,不单参与很多诗歌活动,而且对诗歌的创作有很多精辟的见解和论断,在我们的交往中,感觉他对小说的热爱,不亚于对诗歌的热爱。因为每一次和峻峰见面的时候,我们所谈论的话题,都与小说有关,比如说“文本”、“叙事”、“语言”等。加之他的阅读范围以及见识非常广泛,让他往往是站在整个人类的文化背景下,关照中国的历史和文学创作。而他也不是一个空想家、空谈家,2006年我和峻峰在信阳鸡公山见面的时候,他的“先秦三部曲”还是在计划之中,当然他准备了很长时间;但短短的几年内,就完成了这几本书,并在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他的作品研讨会,已经成为一个事实。说明了峻峰写作的勤奋,同时也看出峻峰写作的知性。
墨白说,一个人经常从历史中回到自己的单位开个会,上网查个网件资料,还和朋友到咖啡馆里说说话,但他又时常回到两千年前去,跟先秦那些人物混来混去,来来往往,纠葛在一起,或者担当他们之中一些人的幕僚,或参与一些那个时期发生的重大的历史事件。这实际是峻峰这部小说叙事的一个策略,它是具有后现代主义文本的一种叙事方法。因此他所有的历史观,都是具有主观性的,这一点强烈地体现了峻峰的一种叙事姿态、文本价值。峻峰是有语言意识的作家。这对一个作家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作家有了语言意识,他就会在他的小说叙事里面体现出来很光彩的东西。当然,这也让他的小说叙事在当下构成了挑战姿态,对很多人的习惯性阅读传统肯定构成威胁和考验。正是如此,你从这部关于对人类记忆的认识和实践的书里,也肯定能得到生命在现时代仿佛已是久远的那些浪漫、壮美、激情和震撼。可以肯定,峻峰的这部《春秋纪事》应该是2009年中国历史小说的重要收获。
“峻峰的《寻根问祖》一书,充满了一种对历史问题的辨析精神,这种辨析精神是非常有力量的。”鲁迅文学院副院长、评论家施战军读后有独到感受。他说:“譬如‘黄(帝)炎(帝)之辨’,他觉得过去中国的历史长期存有厚北而轻南,厚儒而轻道,重‘黄’而轻‘炎’,重(黄)河而轻(长)江、重龙(图腾)而轻凤(图腾)的文化偏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使得黄帝位尊,炎帝次之,以致涉及到了中华文明肇始之辨。类似这样的问题在书中层出不穷,非常多。这种思辨,不仅是对历史学方面有它的启示意义,更多的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根脉、文明起源、人类的来处进行了一种强有力的思辨性挖掘。《寻根问祖》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我更感兴趣的是作品本身表现出来的三个鲜明的特点:有见识的,有语风的,有情怀的。这三条对于历史文学性的书写非常重要。而这三个方面的特点,在峻峰的写作中都彰显得非常充分。其中我更想说的是,这是一部有情怀的书。峻峰以‘十二地支’架构全书,寓意人类从子时的混沌蒙昧走向华夏的创世、疏朗、文明和成熟。峻峰用了‘先秦古歌’来贯穿每一篇章,使遥远的历史变得诗意、浪漫而抒情。而民歌里面本身就有着一种古老天地、苍生草根的情怀,这种情怀正好和峻峰的内心有仿若天然的拍合关系。譬如他对《击壤歌》的分析,可以看出来作者对生民的体恤,以及对历史处境的理解,甚至是怜悯。他常常会舍弃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人物,而对历史记载上叙述不足像箕子这样‘次要’的人物,进行大段的饱含深情的叙事和分析,不仅使我们获得了历史知识,更多的是让我们获得了面对历史的那种浩茫的无限情怀,以及远古整体上的苍凉,一下就有了那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受。而到了这本书的结尾那一章《楚狂接舆歌》,全部的文字到达了高潮,充满了热度,在民间化的表征叙事里,显示出了一种中国文人的理想情怀,知识分子的理想情怀,君子的理想情怀。正如古人说的‘内圣外王’,《寻根问祖》正是有着这样一种气质的一本书。也可以说,峻峰用这本书的写作来践行‘内圣外王’的理想情怀,令人感佩。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又把书翻回到了104页,那里面有一句话可以来概括他的这本书的气质:‘乖乖,你听这口气,可是有点帝王的威慑和庄严了!’”
《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作家邱华栋说:“我觉得,峻峰的《先秦三部曲》最让我动心的,还是他在重新讲述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的时候,所运用的文本和结构的新方法。《寻根问祖》、《春秋纪事》和《铁血战国》这三本书,在时间上,从华夏文明的起源,一路写到了大秦帝国的最终建立,上下绵延百万年,但是,峻峰所采取的写法是剪裁有方,详略得当,落笔的时候有轻有重。他这三本书的文体,则显示了他把握多种文体来叙述历史的能力:《寻根问祖》是散文体,《春秋纪事》是一部长篇小说,《铁血战国》则是以人物传记散文的方式,来结构和书写的。我还注意到,峻峰不仅熟读《史记》等历史名著,他对现当代历史学家的观点,比如范文澜、钱穆、顾颉刚等很多历史著作和观点耳熟能详,这是峻峰的一个长处,是他敢于重述我们厚重历史的一个基础。”
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院副院长、评论家何弘评价说,《我在两千年前混来混去——春秋纪事》给人的突出感觉是另类。作者峻峰也不回避自己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个另类文本,他称之为“中国首部后现代历史叙事”。这部作品是峻峰先秦历史题材系列作品或者说“先秦三部曲“的第二部。通常构成三部曲的几部作品都会具有相同的题材、体裁和相近的叙事风格,但让人讶异的是,“先秦三部曲”的第一部《铁血战国——激荡时代的性情人物》和第三部《人的“神”采——华夏文明起源的诗意遥想》都是散文,中间这部《春秋纪事》却是小说。当然,近年来小说与散文的写作手法被来回借用,二者的界限早已不像以前那么清晰,很多作品称之为散文或小说都无不可。峻峰的这几部作品同样也是杂糅了近年来长篇历史散文写作的套路和小说细节描写的手法,只是这部《春秋纪事》有着更为鲜明的虚构色彩罢了。应该说,这几部作品尽管标称体裁有所不同,但内在的艺术追求和精神追求却是一致的。因此,把这三部体裁不同的作品合称为“先秦三部曲”,倒也并非多么说不通。我以为,作者这种怪异的做法,恰恰显示了他冲破文体界限的藩篱、寻找更为新鲜自由表达方法的内在冲动。
年轻评论家王颖则评价说,百万字的作品,作家勃发的创作力,令我们年轻人深深感动。这三部作品对我们今天如何读史,如何让我们年轻人对古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明和文化感兴趣等,都提供了很好的叙说读本和文学读本。陈峻峰所做的工作,是非常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阳光》杂志社社长、主编徐迅在发言时说,我和峻峰都是大别山人。峻峰是问题意识很强的作家,他有自己的想法,其作品在阅读的时候令人眼前一亮,而且文字叙事的前卫,不像他这个年龄的写作,心态非常年轻。明显看出来网络文学对他的影响。他借鉴吸收了网络前卫、新锐的语言,并创造出自己的一种新的文体。我还读过他的一本散文集《文字的性情》,他的散文与当下我们所看到的那些散文文体也不一样,给人的感觉是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尽可能地保持着他民间的、自由的,乃至山野烂漫的书写性情。峻峰无论对历史小说创作也好,还是中国当代其他小说创作也好,是有贡献的。
河南文艺出版社社长王幅明说,非常值得赞赏的是峻峰把眼光聚焦到中国先秦这段历史,从他表现出来的问题意识和写作风格,我觉得也沾染了先秦、先秦人的精神,非常性情和自由。我们国家多次提出要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但这个概念在理解上常常是模糊的,那么到底要复兴些什么?如果我们的文明之源、文明之根是模糊的话,复兴也是模糊的。因此峻峰书写所运用的那些艺术手段在这里其实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试图告诉我们的,是要张扬我们两千年前民族性格中那些最宝贵、当代已经遗失的东西。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峻峰的这几部书,有很多独特的观点,也有很多尖锐的质疑和决绝的“颠覆”,而他“颠覆”的根本目的,还是要通过自己艺术的努力恢复历史本来的面貌,恢复真正的历史精神,这一点,非常值得推崇和赞赏。
河南省文联原主席何南丁最后说,峻峰是我们河南的一位诗人,印象中也是一位性情中人,豪气豁达,热情洋溢。他的“先秦三部曲”的写作我们都不知道,突然有一天就送来了这三大本。我本来对历史演义、帝王将相的东西有一种天然的拒绝和排斥,但看了峻峰的书之后,发现那么遥远的历史,在他营造的独特语境里,变得这么近,变得这么生动,这么亲切,非常好读。他把历史人物人性中的东西、性情中的东西,展示得那么鲜活,那么活泼。峻峰的书让我读得很快乐,很高兴,很有兴趣,因此我读得很慢,不愿意放过每一个章节,每一个句子,和峻峰一起分享他写作的快乐。非常感谢各位评论家对我们河南作家陈峻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评价,非常感谢大家给我们河南的作家开了这么好的一个研讨会。
□本报记者 姚广义
贺 信
中共信阳市委书记
作家陈峻峰以他生活和深爱着的信阳本土为写作视角,坚韧执著,辛勤耕耘,思接千载,神游八极,纵横捭阖,汪洋恣肆,从历史叙事和文本创新两个方面,创作出版了系列先秦历史题材文学作品,洋洋百余万言,全面展示了中国先秦历史的波澜壮阔和先秦精神的绚烂华美,并在其中详细描述和再现了发生在信阳的宏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烂漫鲜活的地域人文和风情,给现实以借鉴和思考,给未来以昭示和激励。
祝陈峻峰先秦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研讨会圆满成功!
2009年12月16日
信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贺 信
信阳作家陈峻峰历经多年潜心创作的系列先秦历史题材文学作品,无论是文学的创新意义还是市场的运作价值,都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实践和证明。重要的是,陈峻峰坚持以信阳本土文化为参照,探索自己独有的历史叙事方式和风格,既不失文学自身的审美品质,又提供给了广大读者精神深度的震撼与愉悦,并在一定程度上,把中国历史文学写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这不仅是信阳的欣喜,也是河南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一个新的重要的收获。
祝陈峻峰先秦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研讨会圆满成功!
2009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