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余 涛)自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成立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着力破解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资金瓶颈,农村金融改革亮点纷呈,在四个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县域新增存贷比有了新提高。各县区积极实施政策激励措施,县区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奖励各金融机构扩大贷款,同时把政府及部门的存款向其倾斜。据初步统计,各县区用于奖励金融机构扩大贷款的专项资金在800万元以上。各县区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加大金融产品创新,促进贷款。先后推出了“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贷款、行业协会互助联保贷款、“及时雨”小额信用贷款、“心连心”农户联保贷款等信贷品牌。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的比例达到72%,再创新高。

信用担保体系有了新进展。各县区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各类支农资金捆绑使用,全部注入担保公司,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各县区由财政部门牵头,对各类担保公司进行整合,建立了县级综合性担保公司。其中平桥等县区的担保基金总额达到1亿元以上。针对信用缺失,金融机构有钱贷不出、农民想钱贷不着等问题,积极探索创建新型担保体系和担保方式,采取多户联保、“公司+农户”担保、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财政担保等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平桥农村信用联社在积极推广“十大信贷品牌”和小额农贷服务的同时,先后创新和完善了大额农户联保贷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林场等不动产抵质押贷款等十余种贷款新品种,较好地满足了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农村“草根”金融有了新跨越。积极建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金融机构,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和农村企业的资金需求,对扶持农村支柱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固始县先后成立了全省第二家村镇银行——天骄村镇银行、全省第二家农村合作银行——固始农村合作银行,目前已累计贷款4500万元和26亿元。平桥区聘请“三农”专家李昌平指导农民进行资金互助合作,并对乡镇干部进行了专题培训。目前,全市已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106家,成立3家小额贷款公司,分别是潢川福德小额贷款公司、固始金添小额贷款公司和新县九龙小额贷款公司。

激活民间资本有了新气象。我市是劳务输出大市,有相当规模的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手中掌握着大量资金。按照“农民自愿、筹资筹劳、政府引导、财政奖补、筹补结合、多元投入”的原则,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采取财政贴息、民办公助、贷款担保等方式,引导带动民间资本投入农村,支持试验区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外出农民工返乡累计投资达到100多亿元,其中投入兴办民营水利3400处,民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达2.2亿元。潢川县农民张道强去年个人投资130万元整修万方大塘,开挖土方8.5万立方米,蓄水16万立方米,灌溉5个村民组1800亩农田,年增产粮食54万公斤,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