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题组

去年秋季以来,平桥区行动早、行动快,上下联动、全民参与,迅速掀起了新一轮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2009年11月6日,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暨“红旗渠精神杯”竞赛表彰会议上,平桥区连续第五年荣获省“红旗渠精神杯”,捧回了“红旗渠精神杯”奖杯。2009年12月初,市水利建设现场会在平桥区召开,推广了平桥区的好做法。

示范带动有干劲。平桥区四大班子领导主动上水利会战第一线,包乡镇、包重点工程,科级干部包村包组,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去年,区委书记张明春在金牛店村带头建了一口示范大塘,可蓄水4万立方米,能灌溉农田300多亩。陆庙核心区65岁的村民冯治道,逢人便夸修大塘好:“去年,张明春书记带领群众为我们修了口万方大塘,我一家包下来养鱼、养鸭、养莲藕,年收入2万多元,让我们老两口衣食无忧,还解决了乡亲种田用水难题,真是好哇!”多年来,平桥区在冬修农田水利时,创造了修万方大塘农建“平桥模式”,坚持区处级领导每人领挖1口示范大塘,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每人承建1口示范大塘,进行竞赛评比,区乡村三级层层建立示范点,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在全区开展了干部为民修大塘的竞赛。区财政拿出100万元实施以奖代补,还专门拿出50万元,建立竞赛激励机制,并对水利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政绩档案。通过领导带头建、部门支持建、乡镇主动建、社会合力建,2009年新建和改造万方大塘1000多口。

高标准建设显成效。在2009年全区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兴水杯”竞赛活动,平桥区坚持高标准、严把关,确保工程建成为精品工程、民心工程。区水利部门制订水利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对坑塘改造、灌区整修、小流域治理、水库除险等工程提出具体技术标准,层层建立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组织了技术小组全程跟踪指导,严把施工质量关。目前,全区共投入劳动工日172万个,完成土砂石方628万立方米,新挖、改造大塘757口,正在修建300多口,整修灌渠110公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4.9万人。

发挥效益得民心。在修建万方大塘时,平桥区采取政府投入、集体投入、个人投入、集体与个人共同投入等多种投资方式,创新集体水利管理办法。同时把生态理念融入到大塘管护之中,引导群众“水中养鱼虾、水面养鹅鸭,岸上种林果、林中搞开发”,形成了生态好、景观美、旅游兴的新格局。

走在平桥大地上,我们看到一口口万方大塘在沃野上璀璨夺目,清清绿水融到群众的心中无比甘甜,“修大塘、奔小康”成为平桥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