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静 之)罗山县为进一步摸清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底数和队伍建设现状,统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完善了市、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库和乡级农村实用人才库,形成了集服务和管理于一体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分级建库,实现资源共享。经调查统计,该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1.1万多人,人数多,产业类别、规模差别大,有效管理比较困难。2009年以来,县人才办以市、县两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为契机,首先建立起市、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库。入库人选主要是产业大户、行业带头人,共220名;然后分乡镇按生产型人才、经营型人才(农民经纪人)、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四个类别建立乡级农村实用人才库19个,入库人选10912名。各级人才库互联互通,实现了人才资源共享。

分类培养,产学有效对接。县人才办与人事、科技、农业等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建立长效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机制,不但请专家(技术员)为农民统一授课,还将果树栽培、畜牧养殖等方面先进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示范指导。去年上半年,多次组织农业专家深入到乡镇举办送科技下乡活动。同时,还注重从当地农民中培养、选拔一批“田秀才”、“土专家”,并适时为他们评定职称,目前已评定具有农民技师资格的优秀实用人才124名,具有农民技术员职称的优秀实用人才542名。

分层管理,形成开发合力。为避免出现人才管理盲区,该县探索建立了“上下结合、分层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管理体制,县人才办负责管理市、县级优秀实用人才,其他实用人才由乡镇和人才所在单位共同管理。同时,积极依托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培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引导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协会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