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李 斌 杜 宇 璩 静 顾瑞珍
“和刚退休时相比,我的养老金翻了一番。”12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让退休9年的原沈阳电工铸铁厂职工杨兴全十分高兴。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
打出就业“组合拳”、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医改“破冰”……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和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进一步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渡难关。民生“新政”,温暖2009。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今年以来,武汉起点人力资源市场为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组织了40多场专场招聘会,介绍工作岗位,宣讲国家政策。
“上半年很多人在找工作,人多岗位少;下半年,人少岗位多。”总经理朱运德说,“这些都和政策紧密相关。去年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不少就业政策,雪中送炭,温暖人心。”
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严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审时度势,沉着应对,作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决策。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2008年11月,国务院出台的扩大内需10项措施中,既有加快实施重大民生工程等直接惠及民生的举措,也有一系列间接造福于民的措施。未来两年共计投入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民生分量最重: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亿元,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
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央政府的施政蓝图——2009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高票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从扩大就业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教育发展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民生”亮点频闪。
计划安排1300亿元灾后重建基金、拟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以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一笔笔“真金白银”,让人感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
一项项民生投入,一个个民生工程,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及时之举,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长久之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贡森说,以往,人们更多地是从“分享发展成果”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改善民生,而这次将其作为扩内需的重要途径、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
民生保,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天下安——
平均每周一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犹如一扇窗口。纵观全年近50次会议,从教育、医疗、住房到就业、社保、收入,民生议题众多。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成了常务会议上讨论的热点,也成了政府工作的重点。
“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再次向全党发出了重视民生的号召。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切实推行一系列民生政策措施
“从今往后,农民也能领到养老金,不用再愁养老了。”领到第四季度养老保险金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尹方村74岁的王立柱老人刻满皱纹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保障是民生之安。2009年,从中央到地方,从部门到单位,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
一项项民生政策果断出台,一笔笔“民生”资金及时拨付,一大批民生工程积极推进……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保民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这一年,在保增长中改善民生,成为当务之急。
将保民生和保增长统筹考虑,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大特点。铁路、公路等领域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实施,在保增长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相继出台并不断完善,既改善了民生,又推动了数以千亿计的消费,促进了经济增长。
——这一年,财政收入一度困难,但民生投入不减反增。
湖北黄石人民广场附近,黄石图书馆、黄石科技馆、黄石体育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正在兴建,大部分工程的主体已经完工。
“‘三馆一中心’的建设是弥补民生历史欠账。现在虽然面临金融危机,但是市委市政府决心不动摇,一定要把群众期盼的大事办好。”黄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邹红军说。
1月份下降,5月份首次转正,8月份以后则持续30%左右的高幅增长……知难不难,迎难而上。虽然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划出了一条先抑后扬的曲线,民生投入划出的却是一条上行线:全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增长29.4%。
减税是另一种民生投入。2009年,大规模结构性减税政策预计将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500亿元。
——这一年,民生政策出台密度之大前所未有。
2月,《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国办要求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连续公布。
“2009年民生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特别重视就业问题。在年初连发两份文件,可见就业工作的分量。”贡森研究员如此评价。
纵观全年,从就业到教育,从医疗到社会保障,民生政策之密集,举措之有力,为历年所少见。
——这一年,低收入群体成为民生政策关注的“重中之重”。
“现在政府还提供房子,心里觉得更踏实了。”52岁的南昌市居民龚赣根属于低保户,继前年9月起每月得到358元廉租住房补贴后,如今又递交了廉租房实物配租的申请书。
全国新开工和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廉租住房185万套,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124万套……2009年,中央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资金达到493亿元,较上年增长171%。
无论是住房还是就业、教育还是医疗,困难群体都成为政策优先扶持的对象。
——这一年,民生领域的改革力度也在加大。
从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到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再到决定明年1月1日起实施全国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一系列改革新举措,将大大改善农民工等群体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民众带来了福音。
中国政府关注民生的举措,赢得广泛赞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称赞“中国立足民生的救市措施,将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满足民众新期待,改善民生未有穷期
“出乎意料,我们县新农保参保率达到了90%以上,农民参与意识空前高涨。”作为试点县之一,山西灵石县劳动保障局局长王秀琦透露。
2009年,全国27个省区320个新农保首批试点县和4个直辖市的试点方案得到批复并陆续启动。亿万农民“老有所养”的千年梦想,终于有望变成现实。
民生新举措,温暖2009年——从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整体提高,到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教育战线的广大师生感受到了温暖。
民生新举措,温暖2009年——到10月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3%,前三季度全国跨地区就业农民工总量15198万人,比去年底增加1157万人。前11个月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13万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民生新举措,温暖2009年——到11月底,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3616亿元,同比增长14.8%;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超过2.3亿人,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整体上,全国将有超过12亿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2009年‘保民生’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长期关注社会发展问题的贡森博士心中有“数”,语气十分肯定。
随着一揽子计划的逐步实施,一系列“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的贯彻落实,中国经济在2009年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全年GDP增长实现8%的目标已经毫无悬念,而民众则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2009年前三季度,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分别增长10.5%和9.2%。
成效明显,而改善和解决民生问题仍然未有穷期——
“求学路上,给孩子一个公平的起点”“房价什么时候能降下来”“菜价涨,水价涨,收入也需要增长”……新华社记者日前实施“2009中国民生调查”,入乡村、社区,进小学、医院,采访了大量基层群众,所到之处,人们的目光中充满期盼,话语中满是期待。
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当前,我国的民生问题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的差距,不少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
“我们要用更多精力、更大努力关注和改善民生。”事非经过不知难,湖南省行政学院教授艾医卫在湖南攸县挂职副县长几个月后感触更深。
用更多精力、更大努力关注和改善民生,首先是要大力推进改革,实现科学发展——
岁末公布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指出,改革正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全面改革,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要进行涉及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卫生、城乡管理、事业单位运行、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改革。
用更多精力、更大努力关注和改善民生,必须加快民生建设力度——
“要进一步强化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各项制度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逐步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稳定居民的消费预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光金说。
分配是民生之源。贡森建议,要研究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将新增财政收入的大部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应该在“十二五”期间实现重点突破和优先发展。
用更多精力、更大努力关注和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解决民生问题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历史过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民生问题涉及一些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问题,需要长期投入,长期关注。”
“明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年终岁尾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发出了强烈信号。
人们有理由相信,新的一年里,随着更多的民生举措推出,更多的人们将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