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时秀敏 马 童)如今,息县涌现的40家土地信用合作社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土地银行”。在“土地银行”的影响下,息县越来越多的农民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托管金融银行理财一样,开始让“土地银行”帮忙打理田地。

杨店乡双河村农民何若明家5口人共有17亩责任田,现在全部存入了当地的“土地银行”——联丰土地信用专业合作社,每年能领回8250元的利息,而全年的种粮直补款1500多元还照得不误。何若明到村子里的一家米厂做工,一年工作10个月,每月2000元;他妻子收拾家务之余也做些零工,一年能有4000元的收入。“我生活得很满足。”何若明说,“没有打算要回土地自己耕种。”

“土地银行”也会“放贷”,双河村农民王保明就是他们的客户。王保明家有7口人,以每亩550元的年均价一次贷了272亩连片的土地,一贷10年。王保明还购买了3台政府补贴的大型机械,成为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就依农户种责任田的收入算,他一年的收入也有10万元。

“土地银行”光靠“存贷差”来获取收益吗?王泽均说:“土地整理是我们另一项收益。我们把小块的土地整理连片,也整理池塘沟壑、河滩荒地,这可以明显增加可耕地面积。最近,我们在复耕‘空心村’,每个村民组有希望增加100亩以上耕地。‘空心村’复耕每亩要花800元以上,因为整理土地的巨大投入,我们今年流转土地2.8万亩,收益才11万元,不过,按目前的经营状态,明年就会有百万元以上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