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色情泛滥让我无比痛心”,近日一位大学生致“扫黄打非”办的信引起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媒体社会责任的思考。

我们常说,马克思主义的手电筒,照别人也要照自己。对于媒体来说,在针砭时弊、激浊扬清、谈论社会责任时,也有必要检视自身:我的社会责任在哪里?

当一封举报信再次让人们对网络淫秽色情的危害触目惊心时,反观现实,在一些媒体中,这样的色情或者隐晦色情并不鲜见:一些报刊关于“包二奶”、“找小三”之类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细节描写越来越暴露;一些网站不仅对色情内容纵容姑息,甚至主动将具有挑逗性的色情图片放在醒目位置……

央视主持人崔永元曾说过: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其实这句话对于报纸、网络同样适用。网络色情之所以猖獗,最直接的原因恐怕还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希望以色情内容换取“眼球经济”,获取最大利益。

应当承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面临着巨大竞争压力。但这绝不是说媒体可以唯利是图,不顾职业道德和责任底线。作为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媒体担负着传播良知的责任,而社会对媒体也有“价值守望者”的深厚期待,这种责任和期待决定着每一个媒体的前途。

责任感衍生公信力,而公信力则是媒体生存的命脉。倘若只追求一时“眼球”,执著于一时赢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少年的前途为代价,最终只能是玩火自焚。那些靠传播色情牟利的媒体,不仅不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也必将为同行所谴责,最终为公众所抛弃。

现在许多企业都在谈论社会责任。的确,任何企业要长期保持竞争力、获得长足发展,社会责任都不可或缺。而要承担这种责任,首先一点就是不违法。对于媒体来说,纵容网络色情,或者主动传播网络色情,在丧失职业自尊和道德底线的同时,也构成了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一个连刑法都可以触犯的媒体,还谈什么社会责任!

要钱,更要下一代。作为传播者的媒体,抵制低俗、远离色情,这不仅是一块社会责任感的试金石,也是一块安全运营、长远发展的护身符。

(摘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