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浉河区充分发挥优势,创新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以先进文化对城乡进行广泛覆盖和深层渗透,用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用文化提高生活品质,使文化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助推器。本报今日刊发浉河区的成功经验,以飨读者。
本报讯(汤红涛)浉河区依托地处中心城区的区域优势,着力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谱写特色文化新篇章,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相得益彰,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浉河区加大财政投入,建设乡村文化阵地,努力营造农村文化的“和谐之风”。该区高标准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文化大院,配套室内设施,使村民在农闲之余有了好去处。2009年,该区还筹集资金48万元在24个行政村建起了“农家书屋”,配送图书、电子音像制品和报纸;投入83.5万元资金建成157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接收站点,配备了105台电脑和52台投影仪;筹资300多万元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铺设光缆157公里,在170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开通了广播电视。
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夯实文化创新基础。该区结合实际制定文化体制改革方案,重点在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电影行政职能划转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等方面力求取得突破。目前,区文化中心正与杭州金海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洽谈协商,借鉴其在海内外演出市场的成功经验,市场化运作文艺演出。今后,我市市民在家门口即可欣赏到海内外精彩的文艺节目。
让茶香溢醉浉河,打造茶产业发展新亮点。浉河区以项目建设推进茶文化传承,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豫花园茶文化中心,向往来客商推介信阳茶文化。市区内的大小茶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活跃了地方经济,提升了群众生活品质。目前,该区正着力打造金牛山文化公园、茶博园、茶文化大厦项目。其中金牛山文化公园占地面积16.7公顷,规划兴建集品茗、购物、观茶艺于一体的茶艺一条街,集中展示毛尖茶的独特魅力。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该区注重信阳茶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在辖区中小学校组织开展“茶文化进校园”活动,选派优秀教师赴北京系统学习茶艺表演等茶文化知识,在学生中进行普及。在重大节庆日活动中,该区邀请茶学专家到信阳,结合茶与健康、文化、经济等内容,研究探讨信阳毛尖品牌提升之道。区文艺工作者创作的电影剧本《茶妹子》也将投入拍摄,以展示豫南大别山区的风土人情以及茶乡文化。
开展多种文化经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一方面,浉河区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通过文化广场、舞台艺术送农民、送电影下乡等形式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另一方面,该区发挥资源优势,内招外引资金投入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形成了文化项目千帆竞发的良好局面。目前,该区已建成十三里桥香如故植物园和东双河金河园茶叶体验园两个优质文化景区;引来香港彩宏集团先期投资5000万元建设金牛山动漫产业园区;该区目前正筹资修建高等级公路,倾力打造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望山为主的红色旅游景区,为我市红色旅游开发又添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