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 征
编者按:作为乡镇重中之重的工作,息县项店镇一以贯之集中精力抓“六城联创”,力求“个个单位有职责、人人头上有任务”,突出了重点,破解了难点,打造了亮点,保持了创建目标不改、创建队伍不撤、创建责任不变、创建力度不减的态势,实现了“一把扫帚扫到边,一支队伍干到底”的目标。本报今天推出这篇报道,予以典型推介。
今天,在息县项店镇镇区主街道之一——康和西路,还有通和北路上,无论步行还是乘车,那林立的广玉兰、白玉兰,那道路两旁足有3米宽的人行道,那三四十米宽整洁的新修道路,无不让人眼前一亮,这都是“六城联创”的杰作。
“按照市、县的总体部署与要求,结合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我们的的确确是举全镇之力强力推进‘六城联创’工作上台阶……”该镇党委书记洪有强这样认为,“尽管我们管住了暂时的‘脏乱差’,一旦管理跟不上,‘反弹’的可能性就很大,也就像群众所说的那样,‘检查来了一阵风,检查过后大放松’。”
于是,记者采撷其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打造亮点的具体事例,让读者检阅他们是如何“一把扫帚扫到边,一支队伍干到底”的。
提高标准,突出民生之重
这几年,项店镇党委的每一次专题会议,第一项议题就是认真研究分析“六城联创”工作,对照标准,查摆问题,剖析症结,公开差距,从而统一全镇干部的思想,凝聚智慧,积聚力量,确定新目标,提升新标准,采取新举措,再上新台阶。
为民办事人本化。“为民办实事,是夯实集镇长效管理的基石。”镇长宋超说,“今年以来,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及‘六城联创’过程中,我们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为总揽,本着‘贴近群众、突出重点、实事求是、确能办到’的原则,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尊重群众诉求,摒弃一刀切的简单粗暴方式,而是打造富有独特的风格、融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新农村建设格局。实践证明,此举不仅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创造了优美的生活环境,带动了城镇人流、物流、经济流,而且提升了集镇档次,促进了经济发展。”
标准高不高,关键看规划。该镇党委副书记姚光道告诉记者,镇党委、镇政府围绕“抓好集镇规划、杜绝无序建设”的基本方向,把群众的反映作为搞好集镇管理的第一信号,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提高集镇管理水平。诚如斯言,搞好“六城联创”必须坚决克服重建设、轻管理,重地上、轻地下,重形式、轻内容等现象;坚持规划在前、建设在后,管理在前、经营在后;强调超前意识,一张蓝图绘到底。
依法治理,破解环卫之难
街道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难,是乡镇党政领导同志的共识。依法治理、整合资源、常抓不懈,则是项店镇破解其难的基本经验。
因地制宜,科学管理,坚持有“法”必依。根据《河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信阳市城市管理办法》、《信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实际,经过党政班子成员集思广益和多方征求集镇居民意见,该镇就集镇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处罚等八方面,制定了《项店集镇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管理对象、处罚标准、罚没收入的使用与管理等细则。
“联席”联动,凝聚共识,力求齐心协力。该镇建立由城镇执法、公安、工商、税务、交通、环保、国土等有关部门定期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初步形成以“城管打先锋、大家共参与、公安做后盾”的街道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有效破解街道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难题,发挥了“综合”功能。(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