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黄 伟 李树波)罗山县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科学制定了以坑塘改造、水库除险加固、渠道整修、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和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为重点的目标任务。入冬以来,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八篇文章”,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和新时期“信阳精神”,迅速在罗山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战天斗地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高潮。截至目前,全县已投工216万个,完成土石方276万立方米、砼2.2万立方米,投入资金4900万元,其中民营资金800万元。
建立领导责任制,强化领导责任。该县县委、县政府把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措施,强力推进。一是进一步调整充实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3个分指挥部和1个综合管理办公室,统一指挥协调各项重点工程和面上工程的建设。二是各乡镇也相应成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机构,由乡镇一把手任指挥长。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和奖励约束机制,明确部门分工,着力对乡镇水利工程实行对口援建。
建立广泛宣传机制,强化组织发动。该县水利主管部门和各乡镇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大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秋收后,部分乡镇抓住农闲的有利时机,率先行动,掀起了水利建设高潮。彭新镇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新开挖万方大塘 9口,开工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处,整修标准渠道5条,改造坑塘7处。定远乡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涌现出一大批民营办水利的好典型。定远乡定远村南河组村民黄伟投入100多万元,充分利用流转成片集中土地100多亩,新建5万立方米以上万方大塘两口,进行集灌溉、养殖与休闲于一体的水利综合开发,成为当地农田水利建设的先进典型。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水利投入。该县在积极争取上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同时,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的做法和经验,大幅度增加地方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并完善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农田水利投资渠道。一是推进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协会等合作组织,通过搞活经营权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是通过招商引资,推动农村水利快速发展。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吸引大量资金投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良性运营。三是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土地流转,带动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大发展。山店乡利用坡改梯种植茶叶2000多亩。
建立长效督导机制,强化质量监管。为把各项水利工程建成精品工程、优质工程、效益工程,该县农建指挥部不断强化工程质量监管。一是配合市农建督导组全力抓好工程督导,扩大水利建设规模,提高工程质量。二是抽调30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对全县19个乡镇实行了责任包干分工。三是县农建办成立了7个督导组,每个督导组分包2个至3个乡镇开展冬建检查工作,重点对面上工程554口塘堰坝、77条渠道沟整修工程进行实地编号检查。四是对重点工程全面落实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监理制,对面上工程按照《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标准》进行监督。整体督导工作严格落实“一周一汇报一汇总一通报”制度,确保每项水利工程都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上级领导放心工程、建设领域优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