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经营服装就像一首歌唱道“男人爱潇洒,女人爱漂亮”,也就是俗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经销商既要与消费者心理产生共鸣,又能引导消费者付诸行动。这是何等的高度?就是说,经营者营销艺术既要来自消费者,又要高于消费者。可见,“九牧王”产品的优秀经销商,仅是一个生意人远远不够的,应是一个有品位的生意人。

王双能够体会得到:做一个生意人难,做一个有品位的生意人更难。1994年,王双毅然从国有企业辞职,向亲戚借8000元,在潢川县城开了一家服装门店,王双将租赁的门店装修一新,还将屋顶用当时最时髦的铁丝拉筋、锡纸吊顶(就是风一吹锡纸沙沙作响的那一种),在当时的十几家店铺中首屈一指,很上档次。

也许是王双受到干部家庭的熏陶,也许是王双在家里4个孩子中最小又受宠的缘故,在她身上有些不为别人所理解的个性,恰恰体现出王双的品位。她记得第一次到武汉汉正街购货的情景,当时的汉正街是中国中部的百货服装集散地,第一次汉正街给王双的印象是乱七八糟,在服装批发区,挂着的、装着的、摆在地上的各种花色款式的服装,以及此起彼伏的雷人叫卖声,让人眼花瞭乱。第一次跟着同行学购货,王双不知道弄巧,但她知道到这里购货关系到回家的销售和消费者的喜爱。既然关系到挣消费者的钱,就得为消费者着想。当时进第一批货是流行的黑色踩脚裤,同样的款式,别人每条购价10多元,卖价10多元;而王双则是选购每条20多元的,销售价30多元。与同行相比,尽管每条裤子的利润都是几元钱,但是,王双给消费者的信誉是货真价实有品位。

王双的诚心,收到了以心换心的效果。当时,每隔两三天她就到汉正街进一次货。头天夜里坐车到武汉,第二天下午回,晚上开始熨烫、上架,次日开始出售。生意好的时候,下午回来刚打开服装包,还未来得及熨烫,就有顾客竞相选购。人们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中期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员穿的红色高领羊毛衫吧,当时王双购货回来供不应求,有的顾客深更半夜敲门要买一件红毛衣。那时就这样两点一线,尽管很忙、很累,但很快乐。

诚心经营,既要对消费者负责,又要对产品的生产厂家负责。王双从经营服装中领悟到,经营品牌,就要把品牌了解透彻。2004年,王双到信阳经销“九牧王”男装时,市区有两家“九牧王”经销商先后倒闭。王双不仅了解“九牧王”产品从布料、裁剪、缝制、蒸熨、质检等工艺流程,还注重研究“九牧王”的企业文化,包括“九牧王”人的座右铭、个人修养、行为规范和沟通观等。诚心做到用人品感动别人;用改变影响别人;用状态燃烧别人;用实力征服别人;用行动带动别人;用坚持赢得别人。

没有诚心难成事。王双订阅《读者》杂志20多年从未间断,她从《读者》中领悟到最有意义的两个字就是“人性”。每年春季在北京举办的国际服装博览会,王双都是自费参加,在博览会上,她诚心求教,不断汲取他人的经营精华……王双经销“九牧王”服装5年来,没一次消费者投诉记录,与郑州分公司没有一次违约。她经营的“九牧王”产品,由原来的单一裤子系列,发展到貂皮、棉服、夹克、风衣、衬衣、皮鞋、皮包、领带、围巾等1000多个品种,仅男式裤子就有上百个品种。

“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

——用心待人,做一个有思想的经销商

表面上看王双,既不显山,也不露水。但是,王双在“九牧王”全国经销商之中,被同行看好是一个有思想的领跑者。“九牧王”在河南省就有56家经销商,然而,该企业在河南的经营战略委员会仅有7人组成,王双是其中的一员。

“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你是我的牵挂。”王双说,对待客户就应该这样用心呵护;对待厂家产品就应该这样用心经营;对待企业形象就应该这样用心维护。

用心待人不容易。“九牧王”信阳3个经销店(柜),共有13名店员,王双要求每一名店员做到,对待前来店(柜)的顾客,无论买与不买,都要像亲人一样对待。从2007年开始,“九牧王”信阳经销总部规范客户档案,客户档案包括姓名、姓别、出生日期、体貌特征、性格、爱好等。然后采用“三法”加强与顾客联系,即观察法,通过对顾客的长相、身高、着装、说话等,了解顾客的性格、喜好;交流法,通过与顾客交流,征求顾客对产品的意见,顾客会与其他品牌的优势作比较,从中可以感受到顾客的气质和满意率;分析法,俗话说:“麻雀虽小,肝胆俱全。”“九牧王”信阳经销总部王双是决策层,3位店长和1位经理助理为管理层,其他员工为执行层,每周一由王双主持召开管理层会议,主要内容是讨论经营战略,做到知彼知己,每位店长按照记事本上的记录汇报过去一周的工作,包括每天经营的重要情况和具体细节,以及顾客反馈的情况,然后安排新一周的工作。

处处留心皆学问。王双对工作的用心,来自于养成的习惯。当年,王双在潢川县木材公司上班时,珠算比赛在单位竞赛是第一名,在单位担任统计,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巾帼不让须眉,不但写得一手庞体字,而且材料写得文采飞扬,连年都是先进工作者。

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经济宽裕,思想解放。王双经营服装是用心为顾客打扮。那时候,王双从电视上看主持人的着装风格,看明星的舞台服饰,然后到市场上寻找类似的服装引领潮流。其他同行多是根据市场上流行的款式、色泽选择服装,紧跟潮流;与同行相比,王双则是高人一筹。

不仅如此,王双还运用反季节蔬菜俏销的原理,夏天,到杭州采购真丝服装;秋天,到常熟采购羊毛衫。为了选择精品,王双到上海选购高档女装,到宁波选购高档男装。为了找到高档服装产品生产厂家,王双从商场销售的服装标志牌上记下商品型号、联系方式、生产厂家地址,然后按图索骥找到生产厂家,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

“心到,自然成”是镶嵌在“九牧王”信阳经销总部销售大厅里的一句名言。作为“九牧王”人的王双深信:成功经营的秘诀在于成功经营人心,人心所向即是经营所向。因此,相对来说在信阳她是决策层,在全省则是管理层,对全国乃至世界而言则是执行层。不管是作为哪一层,王双都是用心去做。有一件事可见一斑,王双做的糖醋排骨,是逢年过节亲友们必点的拿手菜。王双的做法看似简单,却很用心:选用上好的排骨,切成等距离条状,用沸水冲洗后过油,然后放进锅里加适当的水,配葱、姜、酱油,开始用武火烧开,然后用文火煨,一边煨一边拨动;等到排骨六成熟时,添加少许红糖和醋,看到骨与肉若即若离、糖醋熬成汁时出锅。就这一道菜,大约需要半天时间的耐心和等待。

王双就这么用心。作为决策层,当年加盟“九牧王”专卖,她是看准了信阳“当好中原崛起生力军”的大趋势,因为在魅力信阳建设的进程中,商业成功人士越来越多,人们经济收入稳中有增,适合“九牧王”的“大众消费群体” 和“稳定收入人群”的定位。作为管理层,王双在3年内迅速将市场由1个店膨胀到1店两柜,在市区主要商场占有一席。作为执行层,她能将“牧心”化作细枝末节,每年的“父亲节”那天,她们为消费者赠送一束玫瑰花,卡片上写道“祝天下可敬可爱的父亲们,身体安康,幸福吉祥”;每到“圣诞节”,她们用彩纸将一只苹果扎成花朵送给顾客,寓意祝福“平安”;如果是“九牧王”的建档客户,每到生日那天一定会收到王双的祝福……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仁心处世,做一个有魅力的传播者

人们都知道“仁者无敌”的魅力,但王双却体验到做一个仁者的不易。

2009年12月12日,“2009九牧王男装大型巡展暨骑牛斗士全国擂台赛”在信阳赛区举行,这是该企业在全国42个城市举办的巡展之一。作为协助方的“九牧王”信阳经销总经理王双,心里没有一点谱,原因在于:前期没有任何预告,当天的气温骤降10多摄氏度,从中午开始又纷纷飘来不期而至的雪花——竟是一场中雪!

令王双意想不到的是,骤冷的天气与火热的场面形成强烈反差,让她激动不已。

当天上午10时许,在激情四射的西部牛仔舞曲中,第一位现场报名的斗牛士骑上电动“斗牛机”,美国西部牛仔的着装给人一种挑战气氛,在电动“斗牛机”的摇、摆、抖、转过程中,仅骑了43分钟便被摔下“牛背”。随着“牛仔宝贝”的舞蹈插曲,舞动红色披肩,以及火辣辣的舞姿,那场景真像“冬天里的一把火”。当天正值双休日,参与的观众有3000多人。“九牧王”又在信阳“火”了一把,王双事后说:“确实意想不到。”

其实王双应该想到,“仁者、爱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正像一首歌词那样,“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无论是参赛骑手,还是参与观众,心中都有一个“九牧王”,这不是“九牧王”文化的魅力吗?王双不就是一位有魅力的传播者吗?

“九牧王”是中国具有传统的民族品牌之一。相传,唐朝林姓十六世披公,尊儒重教,一门书香。披公共有9个儿子,在他的谆谆教诲之下,先后都高中进士,并陆续居官到刺史。按当时民间对官员的称谓,刺史被尊之为“牧”。故林披公教子有方,一门九牧的佳话传遍神州。闽南林姓族人均以此为荣,几乎所有林姓人家的门额上都会铭刻4个字“九牧传芳”,以表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与传承。

清末年间,有位林家先祖,留学西方。在学习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管理方法之余,研究西式服装,尤其是西裤的制造工艺。学成归国之时,中国内地正值民主革命时期,百业待兴。林家先祖在香港以至内地创办西裤工厂,开发生产质优价廉的西裤产品,盛行一时。

仁心,是“九牧王”企业文化的根基。为此,王双在经销“九牧王” 产品中,也将其仁爱之心、博爱之心的文化在信阳发扬光大。让魅力信阳的消费者同样能感受到传播的魅力。

2007年,中铁四局在信阳施工的一位刘姓经理买了一件男装后,感觉不错。当年冬天,他打电话需要买一件棉上衣,店员迅速根据客户档案为他挑选了满意的款式和色泽,然后花60元钱坐出租车将衣服送到施工现场。罗山县一位中学校长,买了一件貂皮袄,回家试穿过程中不小心将按扣儿扯掉一枚,店员接到电话后,当即表示换一件新衣,随即坐长途汽车驱车40公里将衣服送到学校,那位校长打电话向王双致谢。有位老客户出差到信阳,晚上在宾馆洗后的裤子第二天没有晾干,试着拨打“九牧王”经销部的电话,店员立即查阅档案,告知对方的腰围、长度和色泽,让客户激动不已。然后,店员打好裤褊送到宾馆。

仁心无边。2008年高考期间,王双在市区12个考点设立“九牧王高考爱心服务站”,投入4万元,免费为考生提供矿泉水、纸巾、风油精、止痛片,休息区撑起遮阳伞,一连2天不变,赢得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一致赞扬。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第二天,王双一次捐出2000元,成为信阳第一批向灾区捐款的人。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雄心立业,做一个有气度的大赢家

王双的经历难以复制,只能说明王双就是王双。

有人说:前世作了孽,今世搞企业。这句话似乎过于偏颇,但在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做企业之难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对王双来说,无论是否成功,总是以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王双也有一个春天的故事。那是1994年春天,经营木材的效益不大好,自己虽然有工作能力,但只是每月报送统计表,写写材料,纯粹消磨时间。当王双给单位递交辞职申请时,家里人都不知道,住在隔壁的单位经理不敢相信。然而,王双相信原香港卫视名嘴吴晓莉的一句名言:抉择之前深思熟虑,抉择之后不再考虑。她说这叫置死地而后生。随后,王双先后在潢川开了4个服装店。那段时间,王双的漫画像就是背个服装包比她还大。冬天到常熟购货,车到站是凌晨时分,为了省下住宿费,她经常带着一件军用大衣在商贸城的走廊里裹到天明。

1999年夏天,王双独自1人到北京购货。她像往常一样先买好返程火车票,购货后坐公交车到火车站。谁知那天堵车,王双拎着60多斤的服装包,从左手换右手,从右手换左手,走了30多分钟,才走出堵车的路段,然后坐出租车到火车站,坐上车放下服装包才看到:用粘胶带做成的打包带,将左手勒出一道血痕、右手勒出一道血痕。

商场如战场。21世纪初,王双在潢川县城的生意不很忙,也有钱赚,为了研究经营之道,王双从北京图书市场上邮寄订阅《当代经理人》,一直到现在已经10多年,从未间断。在王双办公室书柜上千册书籍里,既有古代的《兵家权谋》,又有当今的《细节决定成败》;既有中国名人的《人生大策略》,又有外国名著《羊皮卷管理全书》……

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但是,命运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里。2003年3月8日这天,对别人来说很普通,对王双却是意义非凡,这一天的公历与农历恰与她出生那天的月日相同,这样月日相同的机会,19年才有一回。这一天恰是王双的38岁生日。当天,王双请了20多个朋友相聚,在大家祝贺、祝福、祝愿的喜庆声中,王双突然感到一股压力:转眼就是四十岁的人了,就这样平庸下去吗?

过罢生日,王双头疼了几天,头疼的原因是为思考。她思考着,不愿平庸就要冲出小圈子,闯出新天地。当王双提出在郑州开服装店时,家人一致反对。然而,王双执意要到郑州。没想到,王双准备从信阳坐火车到郑州,在信阳一个亲戚家留宿时,亲戚给她一个“折中”的建议:在信阳开服装店,一是跳出了圈子,二是避免离家太远。王双也“折中”地采纳了亲戚的建议。

2003年4月16日,正是王双38岁生日后的第38天,王双毅然离开潢川来到信阳,租下了现在“九牧王”男装店的门面,5月26日正式开业,当时,一个门店经营“九牧王”等3个品牌的服装。2004年,“九牧王”中国有限公司为了拓展品牌,总部副总、营销总监与郑州经销经理到王双店考察,看到店铺的陈设,了解王双的经历,随即授予王双信阳市区的独家经营权。从此,王双步步为营,到今年,先后在市区两个大型商场分别设立“九牧王”专卖柜,互为犄角,在战略与战术上先赢一步。

王双逐渐成了“九牧王”经销的领军人物之一。每年两次的“九牧王”全国订货会上,王双成为河南几十位代理商推荐挑选产品的经销商之一。每次订货会上有2000人,在订货会最后由“九牧王”公司董事长林聪颖主持恳谈会,每次,王双的建议都能赢得林董事长的首肯。2007年秋季“九牧王”全国订货会上,王双针对貂皮大衣的款式老气,色泽沉重,重量超重等问题,建议围绕现代中年人的需要,开发色泽明快,款式新颖,轻薄舒适的产品。近两年,该企业新生产的貂皮大衣成为全国经销商的抢手货。

今年10月,“九牧王”总部副总经理罗斌等到“九牧王”信阳经销总部考察,看到王双撰写的《信阳“九牧王”市场发展远程规划方案》,内容涵盖信阳概况、市场的经济环境、运用SWOT分析信阳服装业竞争品牌的状况、在信阳“九牧王”的发展历程、发展规划和目标设定,以及制定达到目标的策略……不禁称赞:这样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可以在全国“九牧王”专卖店中大力推行。

“有一片天空任我飞翔,有一种追求引领时尚,有一个信念牧心为王,有一个名字激情飞扬……”这是一首《九牧王让梦想起航》的歌曲。作为“九牧王”人的王双梦想已经起航,彼岸将会是山花烂漫的艳阳天!(标题书法:黄正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