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高岭

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我们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作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加强指导,精心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必须清醒认识,务必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才能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新突破,推动农村经济的新发展。

一、总结成绩,增强信心

近年来,我们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摆上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倾力支持,多轮驱动,合作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态势喜人。

(一)思想认识明显提高。发展最有说服力。通过大力宣传引导和亲身实践,干部群众在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对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意义、作用体会越来越深刻,认识越来越高,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合作类型不断增多。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呈现企业依托、能人领办、干部创业、农民联合、科技支撑、市场带动、实体经营等多种类型。

(三)覆盖领域不断拓展。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茶叶、油茶、食用菌、中药材、畜禽、蜂业、蔬菜、粉丝、沼气服务、农机农技服务、资金互助等20多个门类,既相互独立,又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在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实现了突破,覆盖广泛。

(四)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组建,制订了章程,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管理运行机制,管理运作渐趋规范。

(五)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经营管理中,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外联市场、内联农户,不断提高合作层次,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二、查找问题,正视不足

我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还有很多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一是认识程度不高,二是工作指导不力,三是发展环境不优,四是内部管理不善,五是融资渠道不畅,六是发展规模不当,七是基础设施不全,八是管理人才不足,九是运行机制不活,十是带动能力不强。全县合作经济组织很少开展深加工、精加工业务,普遍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还很弱,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也不强。

三、内强素质,提升动力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关键在内因,在于合作经济组织自身的规范程度、运行机制和发展潜质。每一个合作经济组织都要真正树立市场主体地位,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要求经营运作,实现发展壮大。

(一)明确目标任务。做到“四个知道”。一要知道什么是合作,二要知道合作的目的是什么,三要知道合作干什么,四要知道合作怎么干。合作经济组织领办者不能将该组织视为合伙性质的公司或私有的公司,将个人意志强加给社员,而左右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合作社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组建,选准适合的产业,充分调动全体社员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二)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四个用心”。一是用心学习合作知识,二是用心研究发展问题,三是用心探索发展新路,四是用心争取发展支持。能积极有效地争取各方的支持,也是一种必备的能力。合作经济组织社员特别是领办人,要充分认识集聚各方面力量促进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重要性,善于团结、勇于争取、积极寻求各方的有力支持,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撑。

(三)创造发展条件。要做到“四个完善”。一是完善部门服务,二是完善融资渠道,三是完善销售网络,四是完善生产标准(程序)。产品质量是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根基。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是要实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组织生产,创建品牌,发挥品牌效应。

(四)规范内部管理。要做到“四个规范”。一要规范管理架构,二要规范管理制度,三要规范民主监督,四要规范风险担保。在违反合作经济组织章程规定或者未经社员大会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将合作经济组织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合作组织资产为他人提供担保,降低发展风险。

(五)提高合作效益。要做到“四个适度”。一是适度发展规模经营,二是适度提高复种指数,三是适度提高科技含量,四是适度发展循环经济。要着眼于人与环境、资源的和谐共处,积极走畜——沼——渔、粮——畜——林——沼等综合生态道路,实现种——养——加、产——供——销立体化经营、一体化发展,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粗放式向集约化的转变,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合力帮扶,催生活力

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优质的政务服务是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展的迫切要求。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引导,不断规范,促进健康发展,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一)加强领导,强化指导。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政府部门的科学指导是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有力支撑。重视要在根子上,指导要在点子上,真正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找路子、出点子、想法子。一要做明白人,二要做宣讲员,三要做参与者。进一步落实鼓励干部创业政策,引导在职干部职工、农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到合作经济组织创业。

(二)重点培训,精心培育。政府应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重点培训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精心培育不同类型合作经济组织。一是实现全面与重点相结合,二是实现需求与需要相结合,三是实现创新与实效相结合。通过积极有效的培训,在信息、生产、加工、仓储、技术和销售等多方面创建不同种类的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管理上水平、经营上台阶。

(三)典型引路,示范推广。认真挑选产业基础牢、带动农户多、规范管理好、品牌效应高、服务能力强、综合效益大的合作经济组织扶优育强,用典型引路,促进全县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一是育强产业推动力,二是育强市场竞争力,三是育强科技转化力。为合作经济组织寻求外界科技力量支持搭建平台,促进与先进科学技术联姻,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将合作经济组织变为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加快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应用。

(四)营造环境,优化服务。走新型合作化道路,是市场经济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政府部门要将促进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积极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环境要造优,二是服务要到位,三是权益要维护。及时认真做好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合作经济组织之间以及与外部纠纷调解,扫清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障碍。

(五)政策扶持,稳步发展。坚持市场运作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原则,既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又坚持正确引导和政策扶持,做到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促进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政府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主要是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科技、人才的扶持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对合作经济组织用于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加工、市场等方面提供贷款,解决合作经济组织资金难题。对合作经济组织从事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收购与初级加工等服务,在用地、用电、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从产业政策、信息化服务、融资、担保、保险、培训、连锁经营、网络建设等方面为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有力资助。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申报和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畜牧养殖小区、农业政策保险、生态家园富民和乡村清洁工程等项目,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