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夏宗明 钱洪波 虞 静)日前,在新县浒湾乡游围孜村成片的蔬菜大棚内,芹菜、黄瓜、花菇等蔬菜长势良好,10多个农民正在忙碌。他们一边往车上装菜,一边兴奋地说:“现在种反季节蔬菜,价格高,一块地的收入是过去的好几倍。”

近年,新县农民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市场做文章,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拓宽销售渠道,强化科技兴农,勇闯农民致富新路子。

新县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种植业、规模养殖业、生态林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茶园16.3万亩、超级杂交水稻15万亩、油茶12万亩、大棚蔬菜1000亩。八里畈镇、陈店乡的茶产业,浒湾乡的食用菌和大棚蔬菜,泗店乡的农家饭庄,周河乡的山茶油,田铺乡的杭白菊,西循环沿线乡镇的地膜花生等“一乡一品”的特色产业已初步形成。

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新县一些信息灵通的农民提供了商机,他们利用市场信息,走村串户为农产品当起了“红娘”。这些经纪人大都掌握着本地和外地销售点所需产品的名称及数量,以便及时收售,挣差价费、劳务费等。他们穿梭于城乡市场,一手牵着农民的生产,一手牵着市场的需求,在带领农民进入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各类中介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县还对农村经纪人进行分类引导和整合,帮助他们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他们立足本土干事创业,传授技术和管理经验,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领头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靠这些农村能人的技术管理经验、资金和销售网点,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逐步做大做强,让更多的农民致富。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08个,注册资金达2.7亿元,注册社员1.1万人,入社农户年收入户增4000元以上,并带动2.2万农户实现增收。

新县不断增加农业中的科技含量,成立了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龙头、乡级区域服务站为桥梁、行政村(或大的自然村)服务点为骨干、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四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已组织举办种植、养殖等技术培训班24场次,印发科技宣传资料20000份,培训农民5000多人,新上短、平、快致富项目2000多个,引进推广种植、养殖新技术12项、新品种10余个,发展珍珠花菜、山笋、森林蔬菜等无公害蔬菜1.5万亩,带动6000农户脱贫致富,农民人均增收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