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 兵 刘传箱) 近日,浉河区赴温州、杭州、上海、郑州大招商再传捷报:现场签约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风机配件生产线、风力发电、绿岛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等协议项目5个,协议金额30多亿元。细心的人从中不难发现,这5个项目全部是企业自扮“红娘”,成功联姻。这是该区从传统政府招商向以商招商转变的成果。
在地区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引进资金和企业,已经成为浉河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如何招商引资、借船出海,一直是浉河区委、区政府领导思考的课题。“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最佳主体是企业。只要我们能不断地把已签约的项目做好,使引过来的客商满意,他们就会现身说法,做我们的宣传员、广告员,这种效果比自我宣传可信度高、效果好。”浉河区委、区政府领导的一席话,为浉河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华丽转身埋下了伏笔。
近年来,已在浉河区生根落户的企业逐渐成为当地招商引资舞台上的主角。“浉河区重商、亲商、爱商,政府诚信、部门负责、群众配合,我在这里发展得很好,所以要告诉我的合作伙伴,让他们也到这里来发展。”中国华仪集团董事长陈道荣如是说。2005年,华仪集团在浉河区先后投资11.7亿元开工建设年产20万顿离子膜烧碱项目、富丽华城城市花园地产项目、华仪开关项目。2007年,在陈道荣的积极推荐下,中国北方机车集团、浙江正合公司、ABC铁路产品中国投资公司、大同爱壁玺铸造有限公司也来到浉河区,斥资6.7亿元建设信阳同合车轮有限公司。
以商招商并不意味着政府无所作为。浉河区大力优化环境,打造招商引资的浉河品牌。1999年,台商吴余城在信阳创办安琪儿幼儿园,浉河区政府想方设法帮其解决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吴余城感到在浉河区大有作为,先后推荐其家族成员投资5000余万元,创办信阳新嘉城电子科技园、浉河港农业观光示范园等项目。
浉河区坚持用以商招商的方式拓展招商引资的空间。在北京、郑州、上海、广州、温州等资本外溢地区,浉河区聘请一批企业界知名度高、接触面广的人担任招商顾问,通过他们广泛宣传浉河区,并推荐企业到浉河区投资兴业。今年11月,浉河区政府与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乐清分会正式签订友好合作协议,由该促进会负责引进和介绍企业、投资商落户浉河区。
如今,以商招商使浉河区的招商引资工作逐渐走出了拼资源、拼地价的竞争泥潭,落户企业也日益把追求效益与关注地方发展统一起来,主动参与招商,实现了招商引资工作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