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冯安宁 何佳旻)今年以来,浉河区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强化政府指导,从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入手,围绕试验区建设,突出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河道治理、塘堰坝渠整修和改造、后期移民扶持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浉河治水新特色。
政策推动。该区充分利用土地流转政策,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参与的模式,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该区董家河乡成功引进广义茶叶有限公司投入巨资5800万元,在该乡陈湾村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治理后形成集生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旅游水利。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观光旅游道路6公里,开挖连片大塘7口,梯田改造300余亩,渠道整修800余米。
改革促动。该区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将使用权、经营权通过公开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交给社会、农村经济组织或农民个人,卖旧建新,盘活存量资产,使一大批农田水利设施重新焕发生机。十三里桥乡叶湾村七组,由柳向阳个人出资租赁和承包了该村部分荒山和万方大塘,并进行规划和治理,发展集休闲、垂钓为一体的观光渔业。
效益驱动。该区区政府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引导鼓励个体、民营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兴修水利。目前,全区民营水利工程已发展到50余处,成为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益补充。
激励带动。该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综合试验区建设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各级各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为加大对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区政府出台奖励办法,对在今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设立一、二、三等奖,对先进单位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5000元的资金奖励,对先进个人给予500元的资金奖励,有力地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目前,全区共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4座,清淤整修渠道10.98公里,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9处,新建及整修大塘81口,新打机井11眼,新增蓄水能力41万立方米,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750亩,改造中低产田59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700亩,新增坡改梯面积1100亩,新增供水受益人口4.8万人,出动机械4100台次,投入工日76.5万个,共完成土石方145.3万立方米,共完成投资31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