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 征 通讯员 罗 伟

近日,记者到息县采访,发现项店镇种植香稻丸的专业合作组织——广永种植合作社,采取“农户+合作社+公司”的形式,以合作社为载体,依托友峰精米公司这个龙头,推广种植1000多亩,占当地香稻丸总面积的2/3,产品远销南京、武汉、广州等地,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这是息县试验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截至2008年年底,项店镇只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社员百余户。全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帷幕拉开以来,项店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势头迅猛,并逐渐摆脱了种植专业合作社独当一面的格局,探索出种植、养殖、农机等领域遍地开花的新路子。“集约化程度的高低,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大发展。”谈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项店镇党委书记洪有强认为,“作为全市试验区建设的试点乡镇、全县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示范点,我们只有围绕‘建什么合作社好?怎么建好合作社’这篇大文章,孜孜以求,探索创新,再上台阶,才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该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之所以能够遍地开花,得益于其初步探索出“五结合”的工作法——与农民群众自愿相结合。镇党委、镇政府一方面研究制订财税、经营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合作组织;一方面积极引导,多方宣传,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性质的认知,进而吸引农民走合作化之路。眼下,金泰、金地、金翊、金源和金顺五家农机合作社,被项店镇群众形象地誉为“五朵金花”。与全市宏观政策相结合。他们牢牢抓住市委、市政府有关试验区建设的政策机遇,具体把握试验区在农村金融体系、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惠农政策,针对种植、养殖、农机、农村金融、土地流转等诸多领域,科学成立专业合作组织。与当地资源条件相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建立在原有产业基础上的新型经济组织,是对农村现有资源的整合提升。他们立足平原面积大、水稻种植广、农机占有率高的特点,把种植、农机作为合作组织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成立种植合作社6家,农机专业合作社5家,占全镇合作组织的1/2,既节约了建社成本,又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他们抓住试验区建设这一契机,积极实施结构调整,努力构建大农业的格局,成立养猪合作社4家,养鸡合作社2家,林业合作社1家。单一的以粮食为主的农业结构得以改变,基本形成以种植、养殖、林木加工等产业为主导的新局面。与农村发展实际相结合。该镇本着鼓励发展、做大做强的原则,不遗余力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户成立合作社。截至目前,该镇18个行政村中就发展23家合作组织,占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的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