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战略地位 大别山雄踞华中战略要地,自西向东横卧于鄂豫皖三省边界地区,绵延起伏270余公里,主脊为长江与淮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这里南接长江,可威逼宁汉,北抵淮河,可俯瞰中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930年春,随着鄂豫皖和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以大别山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已初具规模。在鄂豫皖边区纵横数百里的广大地区,除商城到麻城宋埠的狭长地带和一些城镇仍被敌人占领以外,广大乡村皆成为红色区域。在这种有利形势下,能否及时地把鄂豫边、豫东南、皖西革命根据地连为一体,实现党对大别山这一重要战略区域的集中统一领导,已成为开创大别山工农武装割据斗争新局面的关键。

周恩来心系大别山 1930年1月,周恩来在上海听取了中央巡视员郭述申关于大别山革命斗争情况的汇报。随后,周恩来于2月亲自主持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鄂豫皖边区的工作,出席会议的有郭述申、许继慎、熊受暄。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阐述了鄂豫皖边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及当前的政治形势与任务,当机立断地作出一系列符合大别山革命斗争发展实际的战略决策和部署,设立鄂豫皖特区、建立鄂豫皖特委、成立红一军,使鄂豫皖苏区得以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邓颖超家世 邓颖超祖居光山县城关贡院街,父亲邓廷忠,清咸丰末年人,字靖臣,自幼习武,以刀、棍武功见长,中武进士,为皇宫侍卫官,后授任广西南宁镇台、绿营兵高级武官。邓廷忠25岁与湖南长沙籍人杨振德女士结婚,于1904年2月4日生一女,取名玉爱,学名女淑,她就是日后中国妇女运动的杰出领导人、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目前,邓颖超祖居设有邓颖超光辉事迹展览和珍贵文物展,2006年6月,被认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 1930年2月25日,中共中央给湖北省委、河南省委、六安中心县委发出指示信,决定将湖北省的黄安、麻城、黄陂、孝感、罗田、应山(后又决定增加黄冈、安陆),河南省的商城、光山、固始、潢川(后又决定增加罗山),安徽省的六安、霍山、英山、霍邱、寿县、颖上、合肥等县,划为鄂豫皖边特别区,建立中共鄂豫皖特委,统一领导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3月17日,中共中央又绐湖北省委发出指示信,决定由郭述申等9人组成鄂豫皖边特委,郭述申任书记。3月22日,中共中央再次给鄂豫皖边特委发出指示信,进一步明确了鄂豫皖边特委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策略路线和工作方针,并对鄂豫皖边特别区的直辖范围作出补充规定。

(未完待续)

(本文由鄂豫革命纪念馆提供)